上追逐廝殺,根本分不出前線和後方。
以前機動作戰還有後勤補給的限制,自從有了大型飛翼之後,這最後的限制也不存在了。以往所採用的戰術和戰法,大部分變得毫無意義,新的戰術和戰法層出不窮地冒出來。
瓦雷丁人一直後退,他們可說是節節敗退,但他們打得非常精彩。在人數和平均實力處於弱勢的情況,他們居然能一路拖著蒙斯托克和德雷達瓦的聯軍,還讓對方損失部分兵力和大量物資。
沒人敢說蒙斯托克和德雷達瓦的聯軍實力太弱。
別說同盟,就連聯盟也沒有一個人敢這麼認為。
蒙斯托克參戰的是獨立軍和海格特的人馬,這兩支軍隊在中線戰場上和弗蘭薩帝國的軍隊交過手,卡佩奇戰役就是靠這兩支軍隊,以及卡佩奇本土的幾支精銳部隊不停在後方騷擾,最終才替卡佩奇人贏得寶貴時間。
那一戰,獨立軍和海格特的軍團名聞天下,成為各國公認的兩支勁旅。
更沒人敢說德雷達瓦的軍隊實力差。
德雷達瓦參戰的是當初攻入西線各國後方的幾支軍團。這些荒漠騎士曾經在西斯羅聯邦的領土上縱橫肆虐,機動力之高、戰鬥力之強,令聯盟的人大為驚歎。
同樣也沒人敢說,蒙斯托克的指揮不當,或者配合有問題。
當初突襲西線後方時,獨立軍就參與了那次行動,而且最高指揮是利奇,具體負責指揮作戰的是黛娜。可以說,兩邊的配合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實力絕對佔優的蒙斯托克和德雷達瓦聯軍,居然被幾萬潰退的瓦雷丁殘餘部隊拖入苦戰,這就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了。
安德森,這個臨時授命的指揮官終於出現在世人目光之中。
他過往經歷全被翻了出來,到了這時大家才知道,原來聯盟還有如此強悍的一位戰將。
隨著一批戰鬥記錄的公開,聯盟開始重新評估瓦雷丁人的實力。雖然戰鬥並不激烈,戰鬥層次也不高,但是瓦雷丁人快速的反應、超群的機動能力,以及安德森羚羊掛角般的指揮手法,令聯盟高層歎為觀止。
戰爭打到現在,節奏明快、進攻如此緊湊的戰鬥,在聯盟還沒有出現過,同盟只有西線大反攻可以與之相比。
當一個人被重新審視時,原本忽略的東西就會被髮掘出來。
安德森自創的指揮系統被聯盟各國的軍事觀察員看在眼裡,這套東西很快到了高層手裡。
從弗蘭薩皇帝喬治五世到瓦雷丁帝國統帥科爾薩克,都萬分後悔沒有早點給安德森發揮的餘地。如果這套指揮系統在聯盟形勢大好時出現,或許戰爭的走向不會像現在這樣。
聯盟各國都看重瓦雷丁,但是和當初蒙斯托克的遭遇一樣,聯盟各國派出大量觀察員,卻不肯派出一兵一卒增援瓦雷丁帝國。
冬天過去了,接著春天也過去,到了夏天,在各國關注之下,戰線終於從蒙斯托克推到瓦雷丁領土。
瓦雷丁人開始嚐到戰爭的苦果。
藍天之上,七架“雪雁”正排成|人字形朝南方飛。
“雪雁”是為載人而特別設計的飛翼。這種飛翼擁有細長軀幹,那是為了儘可能坐得下更多的人。它的載重量不大,兩噸左右,比“金雕”和“鵜鶘”差了一些,卻因為細長機身,所以乘客數量反而比那兩種飛翼要多。
此刻這七架“雪雁”每架上面都乘坐二十幾個人,他們大多是臨時政府的高官和議會高層的人物。
臨時政府是二月底組建起來的,三月中旬蒙斯托克和帕金頓正式簽訂戰略聯盟條約,讓臨時政府人氣大升。整個三月,臨時政府上上下下所有官員全在為恢復國家機能而忙碌,大量的檔案資料需要整理、大量堆積的公務需要處理。最重要的是必須儘快恢復生產。那些農田再不播種就要錯過時間了,除此之外,北方的工廠也需要陸續開工。
問題有一大堆。農田和工廠的所有權現在早已成了一筆糊塗帳,只能以國家名義徵用農田和工廠,將官司拖到將來。眼前,恢復生產比什麼都重要。
四月是最忙碌的一個月。農民開始播種,工廠終於開工,至於種植些什麼、製造些什麼,全都由臨時政府決定。剛成立的蒙斯托克第二共和國,為此專門頒佈一個戰時強制法令。
到了五月,這項法令的效果已經顯現,蒙斯托克到處是復甦的景象。
只不過復甦速度有快有慢。最快的自然是施泰因,因為毫無人性的加班,四月中旬第一片住宅區就完工了。住在城外帳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