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話,最好能和奧摩爾或卡佩奇平齊。”
利奇先扔了一個好處出來。像之前和帕金頓一樣是不可能了,聯合指揮部肯定不會買單。
果然他的話一說出口,底下那些人的臉色立刻好看許多。
“戰後……那些輕型火炮……還有用嗎?”
一個指揮官猶豫地問道。 底下的指揮官有不少人眼睛一亮,他們看中的不是重炮,而是利奇設計的輕質火炮。
這些火炮的好處是簡單、輕巧、而且可以用來打戰甲。
一旦有了這種火炮,他們就算沒有戰甲也可以和敵方戰甲抗衡。
在昆塔古姆岡特荒漠,騎士的傷亡一直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戰甲上的損失。如果有了這種輕質火炮,他們只要為二線部隊配備戰鬥服,就可以把他們拉 戰場。
還有一些指揮官已經想到戰爭結束之後,可以用這種組合代替戰甲。
以往為了省錢,在巡邏或一些小規模戰鬥中,他們都不願意使用戰甲。這樣一來,萬一對手配備戰甲,結果就是一場屠殺;現在就不會有類似問題。
這是一個既省錢又有效的辦法。
“這沒問題,而且不只是這些火炮,其他部隊也有使用這類火炮,戰後那些火炮應該不會有太大用處,我可以幫你們把那些火炮也弄過來。”
利奇答應得很爽快,這種東西對其他國家來說根本是垃圾。現在之所以製造這麼多是因為高層的人認為,哪怕只能增加一點點戰力,只要能對勝利有所幫助就值得大規模量產。
()好看的txt電子書
得到利奇的承諾,那些指揮官們也就不再囉嗦。
看到底下的人已經被擺平,利奇將會議的控制權轉到塞斯庫手裡。接下來需要決定的是由誰阻擊聯盟的潰軍,又由誰阻檔聯盟西線各國的接應部隊?
這支接應部隊人數不是很多,只有二十萬左右。聯盟西線各國本來就抽調不出多少軍隊,現在又要四處撲火,能夠抽調出二十萬兵力已是盡了最大努力。
鐵絲網的後面是壕溝,再後面是一道用土堆成的矮牆。這種防禦工事至少有六道,每一道之間相距兩百公尺;在這道防線上每隔幾公里就有一座炮臺,炮臺和炮臺間有鐵軌相連,無論火炮還是騎士都可以透過這條鐵軌迅速移動。
從反攻打響的第三天,這條防線就在建造了,因為這裡是走廊地帶南端最狹窄的地方。
這條防線長一百七十公里,它的西側是高聲群山,東側是沙漠戈壁。
此刻從羅索托前線撤下來的三十八萬聯盟軍隊聚攏在防線靠近沙漠的一端,顯然他們打算在萬不得已時從沙漠這頭繞過去。
連著兩天這支軍隊一動不動,他們擺出一副等待救援的姿態。
在防線南邊,那支接應部隊正不緊不慢地往上移動。
自從開過會之後,荒漠聯軍正式進駐這道防線,從走廊地帶各國軍隊的手裡接管這條防線的控制權。
到了這個地步,無論是荒漠聯軍還是急於逃回去的聯盟西線部隊,都沒有退縮的餘地。
不過利奇目光沒有放在西線部隊這邊,他在意的是那二十萬接應部隊。
最保險的做法自然是在接應部隊還沒有過來之前,稍微試探它的強弱。
此刻的他屬於財大氣粗的型別。荒漠各國不缺騎士,而他的手裡則不缺武器裝備,因如僅是一次試探,他派出兩萬人馬,而且重炮、輕炮全都配備。
下午三點左右,那支接應部隊的前鋒已經進入阻擊位置。
這是一片四地,四周是數十公尺高的丘陵。走廊地帶大多是這種地形,僅從地形方面,他並不佔便宜。
同樣,在短時間裡想構築一道堅固工事,也是不切實際的事。
再說,就算他真的構築工事,敵人又不是死的;工事不長的話,直接繞過去就可以了。
不過利奇不是一點優勢都沒有,他畢竟是守衛的一方。
此刻長二十公里、寬九公里的狹長地帶,早被他仔細勘察無數遍。就像在紙上畫格子,這裡每隔一公尺就被設定一個座標,在十公里之外,一百多門火炮早已做好準備,每門火炮都有一張表格,只要按照表格確定炮口的旋轉角和仰角, 絕對可以把炮彈打到要打的位置。
接應部隊的前鋒越來越近,這確實是西斯羅聯邦的精銳,除了少數的重型戰甲,其他的都是全能量戰甲。
“總共一千五百人,這是一個加強兵團。”
傳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