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的一切事情。所以,靜不僅可以修身養性,還是調節人的精神的法寶。
靜,就是為了力戒虛妄、力戒焦慮、力戒急躁、力戒脫離客觀規律、客觀實際,明明白白做一些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都有益的事情,做到心清意靜,可以感覺到一般人感覺不到的東西,考慮到一般人考慮不到的問題。中國道教之祖老子的“清靜無為”即是說:“清靜能識根源。”佛門之祖釋迦牟尼主張“應生清靜心”,即“心靜才能感覺到真實的東西”。淑女只有靜下來體會明白了,才能使自己脫離世間的煩惱,變得高尚起來。
因此,淑女不能不學會靜,因為靜,給你帶來穎悟和殷實,有道是“心靜自然涼”,每臨大事有靜氣。家庭中,靜是一面旗;事業上,靜是一盞燈。靜使淑女在喧囂中傾聽天籟,在跋涉中展望前程。
然而,很多時候,靜,又顯得難以把握。沒有超脫的心境,於是就有了浮躁,於是就有了不平靜。看見別人的老公掙那麼多錢,心裡就動盪不安;看見別的女人家庭、事業兩美滿,又有些憤憤不平……視別人的得到為自己的喪失,好像什麼東西都該有自己的份兒。強烈的佔有慾,成了不靜的根源。有了這樣的心態,或利令智昏,或鬼迷心竅,或破罐破摔,或縱情滿欲……其後果可以想像。
從哲學觀點講,靜是相對的,動是絕對的,運動是永恆的。人們要弄懂靜與動的關係,對處事、為人、保健等都有好處。當工作受挫之時要靜下來想一想,總結經驗教訓,再作主張。與人交往遇有不快時,要靜下來,多想想自己的過失,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當自己的願望一時難以實現時,不要怨天尤人,牢騷滿腹,而應想想自己是否要求太多、太高、太急,多思考怎樣去平平淡淡才是真。這都需要人們冷靜,只有冷靜才能靜中思動,靜而後搏,去創造有價值、有作為的人生。
當今生活中的誘惑是越來越多,難以讓人靜下來。固然,不平靜總是有理由的;而靜的擁有者,總是不習慣於拿理由來為自己作辯解。還是靜一點好。靜不是妥協,不是退讓,而是一種調節和積蓄。淑女多一些靜趣,就少一些紛爭;多一分祥和,就少一分災禍。靜能疏於功名利祿,將人生煙雲靜而化之;靜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得其精髓者,人生則少有挫折,多有收穫。要讓自己靜下來,就要不斷地對自己進行精神方面的磨礪。磨礪是一種動態,與靜的心境相得益彰,使我們的生命日臻完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