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師長劉戡)北上參戰,該師接守南天門中央陣地,因掩護主力後撤負傷,在北京養傷多月,年底歸隊。
1935年6月17日,方先覺被敘任為陸軍步卒少校;10月入中央軍校高檔教育班第四期進修;
1937年7月抗戰全面爆發,第3師奉調上海參戰;
1939年3月南昌淪陷後,駐防於撫河東岸的預10師奉命策應友軍反攻南昌,此時方先覺已升任預10師師長;
1941年12月日軍第三次向長沙發起猛攻,預10師被列入了固守長沙的戰鬥序列;
1943年11月,預10師所隸屬的國軍第10軍奉軍事委員會之命馳援常德保衛戰友軍;
1944年5月18日,日軍攻佔長沙,旋又奪取醴陵、攸縣等地,劍指衡陽,方先覺臨危受命升任第10軍軍長,遂率師部旋後打響震驚中外的衡陽保衛戰;
1944年8月8日凌晨,在彈盡援絕的情況下方先覺及下屬四位師長城破被活捉,打了47天的衡陽保衛戰至此結束;日軍對其進行誘降,方不為所動,隨後方被監禁;得知方先覺寧死不降的訊息後,蔣介石命令不惜一切代價營救,同年11月19日方先覺被救出;方先覺抵達重慶後,被任命為第36集團軍中將副總司令;
1945年1月1日,方先覺調任青年軍第207師,方任師長,旋又調任青年軍第206師師長;
1945年下半年,方先覺奉命調任第88軍任中將軍長,此時日本已戰敗投降,該軍開赴徐州接手徐州周邊日軍投降事宜,隨後擔負衛戍徐州任務,隸屬徐州綏靖公署直接指揮,人稱“徐州軍長”;
1946年1月10日國共兩黨正式簽訂了“停戰協定”,但共產黨的軍隊卻在徐州津浦路西高莊及隴海路尚口暗設據點。面對共產黨的挑釁,方先覺為決定先發制人,於1946年4月27日親自指揮,向盤踞在尚口的共產黨軍隊發起進攻。新四軍十二旅望風而逃,但其殿後的中*共蕭縣縣總隊損失慘重,被殲300餘人,俘虜約200人。史稱“尚口事件”。
1946年5月,第88軍奉國防部命整編為第88師,隨後全面捲入國共內戰;
1946年12月駐守金鄉的國軍被晉冀魯豫野戰軍(劉鄧大軍)圍攻,隨後方先覺於1947年1月1日奉命率整編88師主力解金鄉之圍,因即時識破劉伯承的狼群戰術而沒有避免了全師被殲,戰後,劉伯承曾嘆言“方,此人,猛如虎、狡如兔,乃國軍之悍將也!”;同年國軍吃了不少敗仗,5月方先覺被誣串通共*匪、指揮無方、貪汙腐化為名被調離海淮戰役主戰場;
1949年2月第1訓練處改組為第1編練司令部,方也隨之改任中將副司令官,主要擔任後方補充兵訓練事宜;
同年10月因國軍全線戰敗,方先覺攜家屬撤離臺灣;
1950年1月,在臺灣,方先覺調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高階參謀;
1954年6月,在臺灣,帶職入國防大*合作戰系第三期深造;
1959年11月,在臺灣,調任第1軍團中將副司令官;
1962年1月,在臺灣,調任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總司令石覺)研究督察委員會主任委員,從此被打入冷宮;
1969年1月1日以陸軍中將的官階退為備役;
1983年3月3日因心臟病突發在臺北家中逝世,享年79歲。
方先覺作品有《子珊行述》、《衡陽堅守戰回憶》、《國軍悍將…方先覺傳略》(他著)等。
(文章摘自《國軍悍將…方先覺傳略》)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1、自古英雄出少年
秋燈夜寫聯句詩,春雪朝傾暖寒酒。
陴湖綠愛白鷗飛,濉水清憐紅鯉肥。
(唐。白居易)
如今,陴湖早已堙沒,主要是黃河改道、陴湖水位下降所致。僅蕭縣東南角因為地勢低窪僅存原陴湖一部分,曰“老汪湖”。詩中的“陴湖”即是今天的老汪湖。
據《同治徐州府志》載“……張山(今宿州張山集)東五里九頂山為靈璧界山,南五里大廟圩迤,南有青冢湖,西岸也有湖,南接老汪湖,中有洲曰曹家樓,東里許有三界碑,東北有靈璧,東南有宿,西為蕭也。”
民國時期,老汪湖乃當時蕭縣、靈璧、宿州、三地的界湖。
相傳楚漢相爭末期,劉項兩路大軍曾據老汪湖(古稱陴湖)對峙。十里戰場、八面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