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召開了全國編遣會議,政府在會議上提出裁減軍隊的方案,理由是龐大的軍隊使得原本拮据的政府財政狀況更加困難。如不裁減軍隊則新政府將無法展開國民經濟的重建工作一一其理由是相當充分的,因為1928年僅南京嫡系部隊即需軍費億,而國民政府的年財政收入只有3億元。此外,雖然地方軍閥並不需要中央直接撥款,但他們各自佔據了原本可以納入中央的財政稅收。
在編遣會議上,中國的各大軍閥儘管表面上同意將全國的軍隊裁減到80萬人,限制軍隊支出佔政府財政收入的41%,並設立統一的指揮機構,但最終的結局卻令人失望——蔣介石的黃埔系軍隊實際上是中國軍隊中訓練水平最好的,蔣介石希望戰鬥力差的軍隊首先復員,這自然要求地方軍隊做出更大的犧牲。而軍閥們的主要政治資本就是軍隊,因此,這樣做無疑使他們認為蔣介石是在刻意削弱自己的政治權力。
那麼這些舊軍閥過慣了猶如地方諸候般的生活,真的會對聽命於國民政府嗎?
答案是否定的。
1930年山西軍閥閻錫山、馮玉祥聯合桂系李宗仁開始倒蔣。
蔣介石決定要削蕃了。
毛澤東在《清平樂》一詞中曾這樣寫道:“風雲突變,軍閥重開戰,灑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粱再現”。對當時軍閥混戰,互相爭奪,各懷鬼胎,描寫得淋漓盡致。
1930年,以蔣介石為首的中央軍,對陣以閻錫山為首的晉軍、以馮玉祥為首的西北軍、以李宗仁為首的桂軍、以張學良為首的東北軍以及石友三、劉文輝、何鍵等雜牌軍,雙方共動用兵力120多萬,欲一決雌雄。因為戰爭主要在地處中原的河南省及其鄰近地區進行,所以又稱“中原大戰”。 其間詭譎離奇,風雲變幻莫測,民不聊生。
早在1929年5月5日,粵桂戰爭爆發。蔣桂開戰之後,蔣介石命令何鍵部由湘入桂,陳濟棠由廣東的肇慶,龍雲由廣西南部,三路合擊桂系。針對這一部署,桂系決定對湖南採取守勢,全力進攻廣東陳濟棠部。5月5日,李宗仁通電組織護黨救國軍,自任總司令,所部分兵兩路,分別由黃紹閎、白崇禧指揮,合擊廣州。5月18日,桂軍強渡北江,擊敗粵軍,22日,兩路桂軍在白泥與粵軍激戰。方先覺隨部開赴廣東三水,配合友軍抵禦桂軍的侵犯,並順利完成作戰任務。半個月之後,桂軍被趕回了廣西,方先覺立了戰功,凱旋而歸。
此時妻子周蘊華身懷六甲,小腹隆起。
方先覺便向軍中請了假,把妻子送到老家鄉下養胎。
“肯定是個兒子!”方先覺傻笑著對妻說。
“你怎麼知道是兒子?”周蘊華問
“以前有個算命先生給我算過,我有12個兒子的命!”方先覺說。
……
正在老家陪妻待產的方先覺,又收到了老長官衛立煌的信,告訴他:幾個地方諸侯(指的是閻、馮、桂三個軍閥)又反了,前線吃緊,督促他回前線。
閻、馮、桂,三家打一家,方先覺接到信, 掰著手指算著,感覺事情嚴重,遂立即要奔赴前線:這些地方諸候,今天我打你,明天你打我,三天不打仗就手癢癢。打打殺殺,何時是個頭。如今校長有難,學生豈能坐視不管,我要立刻奔赴前線,消滅軍閥,統一中國。
周蘊華有點不捨,說:兒子快要是出生了,當爸爸的不在身邊不太好,何況又是去打仗,前途未卜。
方先覺笑道:我是軍人,軍人要以服從軍令為天職!兒子要出世了,我這個軍人父親打個勝仗回來為他慶賀,不是更好。
周蘊華拗不過他,也只好由他去了。
回到軍中,老長官衛立煌把他安排第45師任職,並被任命為第134旅(旅長李樹森)第269團第1營少校營長。中原大戰爆發後,方一度於6月隨部移駐歸德(今商丘地區),接替友軍防務。
沒幾天,方先覺帶領第1營計程車兵又打了一個勝仗,恰巧軍中又捎來了家書,信中說:家裡添丁,並且是個男孩。
雙喜臨門,軍中都為方先覺慶賀。
就在同一個時間,張學良發出擁蔣通電,十萬東北軍入關勤王。中原大戰以蔣介石領導的南京國民政府勝出。
蔣介石在徐州開慶功會,並對作戰勇猛的方先覺加以嘉獎。在他看來,對他忠一不二,只有他的學生了。因此這也是蔣介石重用黃埔系的原因。
徐州,五省通衢,古為華夏九州之一,歷來兵家必爭之地。
遙想當年,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