墳墓和她一樣,這樣,死亡並不使人驚慌。就像是恢復過去的習慣,我的臥室又靠著她的睡房。”
牛頓臨終前曾說:“我只不過是在大海邊撿貝殼的小孩”。然而,大異其趣的是,鐫刻在這位英國大科學家的墓碑上的,卻是:“死去的人們應該慶賀自己,因為人類產生了這樣偉大的裝飾品。”
日本醫學家野口英世,曾長期工作和生活在美國。為了探究肆虐在非洲的黃熱病病源,聲譽日隆、功成名就的他,力排眾議,毅然決定親自深入疫區,終於殉職。在紐約烏茲德倫墓地上的他的銅板墓碑上,刻的是:“生於日本豬苗代,死於非洲哥爾多克斯,獻身科學,為科學而生,為科學而死。”
物理學家玻爾茲曼生前發現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統計解釋,他的墓碑上只寫著他發現的公式“S=KlnΩ”。
英國大詩人莎士比亞對自己遺骸、“陰宅”的珍愛,似乎並不在著名的埃及法老之下,法老庫孚墓碑上,有令人恐怖的咒語:“不論是誰騷擾了法老的安寧,‘死神之冀’將在他頭上降臨。”而莎士比亞的墓誌銘,據說是他自己撰寫的:“看在耶穌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這黃土下的靈柩;讓我安息者將得到上帝祝福,遷我屍骨者將受亡靈詛咒。”
曾經“捕捉”天上雷電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的墓碑上刻的卻是:“印刷工富蘭克林”。他至死不忘,並引以為自豪的,正是他青少年時代擔任的印刷工。
有一個人,生前並不算名人,但死後,卻因墓誌銘而成名。名不見經傳的“卑賤者”,美國人約翰·特里奧的墓碑,被他的相同國籍的作家納撤尼爾·霍桑在“陰暗潮溼的一隅”發現。作家在看了刻在碑上的“淒涼的詩句”後,哀痛地說:“要想用更精練或者更感人的語言,來描述這個使人寒心的不幸的生死與埋葬的故事,不是容易的事”:可憐地生活,可憐地死去,可憐地掩埋,沒有人哭泣。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名人墓誌銘(3)
在英國最古老的建築物威斯敏斯特教堂旁邊,立著一塊墓碑,上面刻著一段非常著名的話:“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於是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以後,我發向我不能夠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便僅僅是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