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回到家,已經近午了。
再過幾天,就要穀雨了,天好時,氣溫甚至已經有些熱了,藍氏跟安平小心的去檢視了一下牆角的木框子,才進屋開始燒火做飯。
安平做好的這四隻木框子,上面已經冒出了一片小小的紅點兒,喜的安平一家高興了一中午。照著紅頭菇正常的生長速度,一天就能長成一朵完整的菇子,三天之內就能長成一朵大菇,如果要拿來賣的話,自然是長的越大越好,也就是說,三天之後,這批菇子就可以採摘往外賣了,而最近已經好幾天未下雨, 山上基本已經採不到野菇子,紅頭菇的價兒已經漲到了十六文一斤。
三天後,紅頭菇出菇了。
為了保險起間,安平叫藍氏晚飯時,做了一鍋紅頭菇湯。這東西畢竟是自己養出來的,萬一跟山上的不是一個味兒,或是沒有山上的鮮美,那指定是要折價兒的。叫人安心的是,晚上的紅頭菇湯跟山上採來的一樣鮮美,而且因為人造的環境比山上要更適宜一些,這些菇子明顯比山上採來的要大要鮮亮,更加誘人。
四隻木框框裡採下的紅頭菇,放在一塊兒稱稱足有五斤多,八十多文錢。而且木框裡還有許多未長成的小菇,喜的安平一家晚上一直說到很晚了才睡下。要知道,這框子只要做好,裡面的養份能夠發很長時間的菇子, 也就是說, 短期內,這四隻木框框除了每天簡單的照顧,不再需要其它投入, 而產出卻是相當可觀的。
第二日,安平就背上竹蔞,進鎮賣菇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