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兄弟還是兄弟,怕啥哩?”以前小樂清沒少在他耳根旁唸叨這事,他也不耐煩家裡一天到晚的爭爭吵吵,早就想分家了。
“那就……分吧……” 張趙氏閉閉眼,突然覺得自己彷彿被孤立了。
第二日,張趙氏請來本家四院, 主持分家事宜。
老張頭是個外來的,所以本家四院就是張趙氏的幾個兄弟,趙大山,趙三山和趙五山。
大山因著那十畝地的麥種的事已經跟張趙氏徹底鬧翻,反而與安平親近了許多,三山誰也不親誰也不近,五山家兩個女兒都跟藍氏要好,所以五山也跟安平家關係不錯。
所以分家時,這幾人多多少少是向著張家西廂的。
這次分家的前提是,各過各的日子,掙了錢,得了糧,都是各屋的,不用上交,吃飯也都在各屋裡吃,人情往來也都自己打點。逢年過節時,該往主屋送的禮一樣不能少,而且安英跟安寶成親時,兩個哥哥也要無條件伸手幫忙。說完這些,便開始分東西了。
東西廂各分到了能免強維持到麥收的糧食,又分了鍋碗瓢盆,就開始分院子裡的禽蓄。雞平均分成四份,兄弟三人一人一分,老張頭夫婦一份,豬是留給安英的,所以要歸張趙氏。至於牛麼,也是歸張趙氏,理由是張趙氏和老張頭現在都半老了,沒什麼力氣,有牛也能代些重活,要不然,他們哪能做了那些力氣活兒?
分完了家裡這些,就開始分地了。
八畝地也是均分成四份,兄弟幾人一人一份,年前被羊糟蹋的那塊張趙氏自己留下了,這塊地不用費力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