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出手又快又狠又準,龐煜簡直避無可避。他也想試圖從書信的真假上為自己辯白,可這封信就是真的,貨真價實的,不僅是真的,還有高就這麼個知道得一清二白的人證。
話說當年,高就跟著這方匪賊兩年有餘,這賊人在他的出謀劃策之下日益壯大,然而壯大的結果自然是頻頻犯事,成了當地官員的眼中釘肉中刺。
朝廷剿匪之前,這夥兒賊人劫了一隊進京往皇商家中獻寶的車馬,可巧此時有人飛馬路過,山匪和鏢局的人打成一團,路過之人遭了橫禍,而此人,正是往京中傳信求救之人。
這封信,被山匪糊里糊塗截獲了去,,回到山寨清點戰利,才發現了這麼一封信。
這夥山匪大當家的、二當家的都不識得字,而高就一看,卻吃了一驚,他抬眼一看,便知這其中涉及了京中的高官,可不是小事情了。
然而那會兒,高就也沒像後來那般精明厲害,只是覺得此事非同小可,不是他們這群山匪製得住的。他讓那大當家的、二當家的將書信好生收藏起來,暫時不提此事。
後來,這書信還沒派上用場,這一夥匪賊倒是便被剿滅了乾淨,高就脫身跑了,書信就從衛所輾轉落到了費老太爺手裡。
徐泮將高就交到了大理寺,龐煜這罪名便像板上釘釘一樣,跑也跑不掉了。
兵部過半數的官員被革職查辦了,輕則貶斥降職,重則抄家流放。
一時間,京裡空了好些宅院,而更多那些隔岸觀火的人,倒是折騰著上下打點,要從各處往兵部調去。
楊閣老不動聲色大獲全勝,他還順水推舟地向皇上舉薦了借替龐煜這兵部尚書的人選,他舉薦的這個人,正是於小靈的外祖父程盛。
程盛在詹事府做了這麼多年事,如今做到了頭,當上了詹事,也不過就是三品。
況且如今東宮無主,繼續做下去,能不能等到下一任明君且不好說。程盛早就想往外跳了,只是牽扯到皇后娘娘這邊,話總是不好說。
如今楊閣老舉薦他做兵部尚書,這一步若是能成,不管是程家、彭家還是楊家都十分受益。
楊閣老這個舉薦並非是任人唯親,一來程盛有這個本事,也在京中很有些人脈,能立得住腳;二來,因他是詹事府的人,皇上對他還是很信任的。再者說,皇上近來同皇后娘娘有關係緩和之跡象,若是他願意賣給皇后娘娘個面子,此事成的機率便更高了。
幾方看下來,程盛已是毫無懸念。任命詔令沒多久便落了下來,訊息傳到忠勤伯府的時候,於小靈呵呵笑出了聲。
“哎呀,某些外孫女婿可是要得勢了,還不快給我端茶倒水來!”
於小靈近日越發能吃了,她這會兒剝了大半盤的荔枝,吃的舌頭都有些發麻了,點了徐泮給她端茶倒水。
徐泮笑著給她斟了半杯水,說道:“外祖父得了勢,我在府裡的地位倒是下降了,真是個喜憂參半的事兒。”
於小靈輕輕啐了他一口:“得了便宜還賣乖!還有某些做孫女婿的,更是笑得牙都掉下來了吧!”
程盛做了兵部尚書,忠勤伯府、江源伯府和顧家自然最高興。以前兵部尚書是文官,和他們這些打仗的武官並無過多交集,想交集,便要像應國公朱丙俊一般,暗地裡使力。然而眼前形勢大變,又變得一片大好,這三家最先受益。
徐泮見於小靈一口飲下了那半杯水,又替她斟了半杯,說道:“之前倭寇之戰的時候,有個姓武的總旗替我擋了一箭,我後來知曉他的情況,他自己倒是很有些本事,只可惜時運不濟,每一次往百戶上升,都被人擋了前路。我有心想幫他一把,看中了江西一個百戶位,可惜他家就在京畿,不願遠去上任,倒是耽擱下來。這回我聽說涿州那邊空下來一個位置,想來外祖父上任,我得先去走走這後門,順手還了這人情再說。”
於小靈一聽就笑了,“我外祖父這還沒上任呢,你便巴巴的要走後門了,這還了得,端倪是個佞臣坯子!”
徐泮剛欲接過她的話說笑,就有丫鬟過來通報,說老夫人那邊的青杏姐姐來了。
青杏是徐泮祖母史氏身邊的丫鬟,她來了,於小靈意外地看了徐泮一眼,徐泮也挑眉不解。
青杏進了房,先給兩位主子請安,然後才說:“老夫人說今日清潭法師回了潭柘寺,老夫人想明日過去潭柘寺一趟。又聽說夫人從前是見過青潭法師的,便想問夫人是否一道過去。”
她這話音剛落,徐泮臉色變冷了下來。
他們一回京,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