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河流裡面流淌著蜂蜜,地面上到處都是美味的食物。’這種傳言口口相傳的傳播到了各地,引起了劇烈的反響。
哪怕心有懷疑,但是依舊有著無數在寒冬之中活不下的百姓們拖家帶口的向著司隸方向前進,試圖能夠在司隸一帶得到救助,活過這個寒冷的冬天。他們壓根就沒有想到過,司隸這邊此時居然真的已經成了人間天堂。
高陽在多地都設立了救濟站。無論是誰。只要進入救濟站求助,那就可以獲得最基本生活的物資,包括糧食、衣物等等。在開春之後,高陽會重新分配給他們的土地。到了那個時候,一切都將重新開始。
對於高陽來說,物資什麼的一點都不重要。在他的眼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人。人口紅利才是最大的紅利。有了人,才會有一切。
高陽的這種大規模放糧的敗家行為讓收到這個訊息的各路諸侯們完全無法理解。他們不明白高陽為什麼要將寶貴的糧食浪費在那些低賤的黔首們的身上。如果用來養兵,那得拉出來多少兵馬啊?
各路諸侯們對高陽全都有著發自內心深處的嫉妒。他們都認為高陽這麼做是動用了大漢帝國儲存在洛陽城內的糧秣儲備。這件事情讓這些距離洛陽城最近的時候只不過隔著一道城牆的諸侯們怎麼能不心生妒忌?
吃不到葡萄的時候,他們只能不斷詆譭抹黑高陽。拼命的給高陽上黑材料。對於這些手段,高陽全然不在意。
等到開春之後,高陽就將帶著麾下整備齊全的兵馬四面出擊,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將整個天下的亂局重新平定。至於那些敗犬們的遠吠,他自然是不會放在心上。
充足的糧食供應極大的滿足了百姓們對於食物的迫切渴望。在解決了生存必須品短缺的困難之後,數以百萬計的百姓們對於高陽有了發至內心深處的崇拜。在大量嚴格服從命令的生化戰士們的帶領下,組織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高陽從洛陽城和司隸附近的百姓家中大量招募軍隊,力求達到每家每戶至少也要有一人進入軍伍之中。原因很簡單,高陽的各項福利政策基本上都依託著軍隊進行。包括各種優惠和福利發放。
例如在正規的糧餉發放之外。還可以定期得到包括柴米油鹽以及布匹絹帛在內的物資供應。這種實用的物資供應可遠比直接給錢有用的多了。這一手做法將會極大的增加了軍隊的凝聚力和忠誠度。同時也將數量龐大的軍屬綁在了自己的戰車上。
除了大量精壯的男丁被徵召入伍之外,其餘的人也沒有閒著。大量的人手開始準備進行一年之中最為重要的春耕。
優良的種子,先進的鐵製農具,聽說能夠大幅度提高產量的化肥。還有免費使用的大牲口。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即將進行春耕的百姓們欣喜若狂。
在洛陽城周邊建立起了大量的簡易工廠。說是工廠,實際上不過是一些相對於這個時代更加正規化、規模化的手工作坊而已。
這些生產生活必需品的作坊可以吸收大量的閒散勞動力。高陽不可能永遠這樣一直養著大量的閒散人口,這樣做只能是造成一種畸形的經濟狀態。
所有的人要麼去上學,要麼去種田。要麼去作坊做事,要麼進入軍伍,或者是其它的工作崗位。高陽要的不是一個掠奪的傾銷的殖民地。他要到是一個動態的,能夠有良性迴圈的後備世界。經濟的正規發展就是首要任務。
高陽可以免費提供大規模的前期投入,也可以大幅度的攀升科技水平。但是後面必須要讓這個時代做到自給自足才行。只有這樣才能算的上是一個良性迴圈。對於這個世界,高陽可是花費了大量心血的。
除了糧食之外,高陽還從現代時空之中帶來了大量的紡織品。
漢朝的時候主要紡織品是麻,上層人士則是使用綾羅綢緞等絲織品。在西域附近也有少量的棉織品和毛織品使用。不過總體來說,除了絲綢錦緞之外,其它的紡織品質量不高,產量也不高。尤其是到了東漢末年這個社會經濟秩序幾乎崩潰的時候,大部分的底層百姓們或許多年都未曾添過一件衣服。
衣食住行,穿衣服甚至能夠排在吃飯的前面。
在沒有工業化的時代裡,地球上的氣溫總體水平是較低的。而且多次經歷過冰河期與小冰河期。
寒冷的天氣不但會造成耕作植物生長緩慢,產量降低。更重要的是,寒冷的天氣會凍死人!
人不吃飯的話,大概能夠堅持十幾天。這段時間之內只要能夠及時補充食物就能擺脫死亡的威脅。可是,如果沒有遮風擋雨的避寒之物,那一個寒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