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全都被凝固汽油彈給毀掉了。
滿清權貴們可不懂得什麼叫做戰略儲備。他們這邊的原材料儲備可不多。想要大量生產火器為軍隊換裝,根本就不夠用。
“遏必隆該死!”憤怒到無以復加的多爾袞在將遏必隆的家人下罪之後,不得不命令所有人家上交家中的鐵器和銅器。
這道命令一出。險些激起了旗人們的大規模兵變!
明末的時候,工業產量幾乎沒有。礦產開採和礦石煉化極為繁瑣和麻煩。費時費力不說,產量還不大。
對於普通人家來說。一件鐵器完全就是寶貴到不得了的財產了。要知道,哪怕是在後世建國之前,華夏還有許多地方都在使用著木質的農具!鐵器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鐵器都這樣寶貴了,那銅器就更加不用多說些什麼了。在這個時代哪怕是皇家祭祀的時候使用的都是銅器!還有就是,這個時代流通貨幣,叫做銅錢!
前些日子從各家各戶硬生生的把黃白之物都給搶走了,說是去買銅鐵之物。可是都過了這麼久了,就連根毛都沒有看見!原本就已經讓所有的旗人們極度不滿了,現在又來這樣一出?日子還能過不?!
因為這件事情險些鬧出了民變來!滿清可是全民皆兵的體制,這就差全體內訌了。
多爾袞也是滿心的無奈。他做這一切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能夠讓這個集團能夠繼續存在下去?!這些東西就算留下了又能有什麼用處?一旦那支明軍在開春之後北上瀋陽,手裡沒有火器去抵禦,難道還能用那些鐵器銅錢去砸死那些明軍不成?!
哪怕多爾袞貴為滿清攝政王。他也不可能在幾乎所有人都反對的時候去強行推進這件事情。他手下那些為他做事情的人都在反對!提出這個建議的孟喬芳都險些被人給活活打死。
整個滿清權貴高層只有多爾袞和布木布泰支援這件事情。這才是有著遠見卓識的人。但是他們觸動了絕大部分人的利益,這件事情做不下去了。
多爾袞也想過將那些冷兵器全都回爐去融了之後改作火器。只是一來時間上來不及,手工作坊想要完成這樣規模巨大的改造工作,那需要消耗的時間至少是要用年來計算。
還有就是,滿清是動員體制,兵器什麼的都屬於個人所有。這就和之前收繳鐵器是一個模式,同樣無法做下去。
就在多爾袞幾乎愁白了頭髮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訊息傳來。在寧錦一線駐防的關寧軍偷偷的派來了使者,表示他們可以提供一批物資給滿清。只不過,需要一些好處。
這件事情肯定不是吳三桂下令做的。他沒有這個膽子。吳三桂作為關寧軍的統領,他要是親自下令做這件事情,那一旦日後被捅了出去,他吳三桂必然是生死族滅的下場!
不過吳三桂肯定是知道這件事情的。他只是選擇了預設而已。手下們做這件事情他可以說自己不知道,雖然同樣有過錯,但是卻罪不至死。
手下們收到好處之後必然是要孝敬他的,而且還可以在事發之後把主要責任推出去。銀子拿到手還不用承擔太大的責任,同時還能做到養寇自重的目的。吳三桂在這件事情上選擇了沉默。
多爾袞此時已經顧不上這是不是關寧軍的計策了。他在各旗和皇宮之中刮地三尺,將所有能夠收集到的黃白之物。還有那些古董字畫玉器珍珠什麼的全都拿了出來,就連他自己手上戴著的玉扳指都奉獻了出來。
布木布泰全力支援多爾袞的選擇。她不但同意讓多爾袞搬空了皇宮,還把自己的首飾全都奉獻出來。也算是為了滿清鞠躬盡瘁了。
最終,多爾袞得到了急需的建造火器的一批物資。關寧軍得到了他們一直追求的財貨。原本打生打死的雙方玩了一次非常默契的默契球。
只不過。這件事情怎麼可能瞞得過高陽?!
這次的交易算是為日後關寧軍的解散埋下了伏筆。吳三桂的默許也為他之後的命運做出了最終的選擇。
高陽決心好好教育一下大明帝國的所有人,告訴他們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
冬去春來,時光如梭。
一轉眼的功夫。冬將軍已經在悄然之間遠離了長城內外。濛濛春意踏著樹枝上新嫩發芽的綠茬悄然來到了華夏大地。
午後豔陽高照,吃過午飯的高陽蹲在自己府邸花園裡面一顆柳樹下面,目光直愣愣的觀察著地面上的螞蟻搬家。
“這有什麼值得研究的嗎?”一個多小時過去之後。原點終於忍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