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1 / 4)

小說:國史通識 作者:悟來悟去

較強的國家就會召集各諸侯國進行會盟,訂立盟約成為霸主。春秋歷史上共有五位諸侯國的國君舉行過會盟稱霸,被稱為“春秋五霸”。這五位國君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和宋襄公五位。還有人認為秦穆公和宋襄公並未成功舉辦諸侯會盟,認為“春秋五霸”應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吳越春秋》:

《吳越春秋》是成書於東漢的一部歷史散文,作者名叫趙曄。《吳越春秋》今存十卷,主要敘述吳越兩國進行爭霸戰爭的故事,前五卷以吳國為主,後五卷以越國為主。《吳越春秋》在體例上兼有編年體和紀傳體史書的特點,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雛形。全書所敘的重要事件雖然都明確標示了年代,但實際上並不準確,甚至多有訛誤。《吳越春秋》敘事完整,全書以吳越爭霸為主線。《吳越春秋》中的許多故事在正史中有記載,但趙曄依據傳說或發揮想象,增加了許多生動的細節。《吳越春秋》的許多故事荒幻離奇,具有濃郁的浪漫色彩。書中的幾位主要人物如伍子胥、范蠡、勾踐等都描寫得形象生動、個性突出。《吳越春秋》具有鮮明的吳越文化的特點,是吳越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相當的史料價值。 。 想看書來

正 文

強晉三分趙魏韓,墨翟碎木止楚攻;

商鞅變法先立木,孫臏減灶戲龐兄;

蘇秦身兼六國相,張儀巧舌立連橫。

釋 義

強晉三分趙魏韓

三家分晉:

春秋末年,晉國的實際大權是由智伯瑤、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四家大夫把持。四家大夫中以智伯瑤的勢力最大。為了壯大勢力,智伯瑤借國君的名義要求另外三家各交出一百里土地。趙襄子不肯交出土地。智伯瑤便命令魏、韓兩家帶兵與他一起帶兵*趙襄子。趙襄子退守晉陽,三家攻了兩年也沒有攻下。智伯瑤強攻無效,便將晉水引入城中。看到大水淹城,智伯瑤認為可以靜待城破之日。哪知當夜智家的軍營突遇水淹,趙、韓、魏三家計程車兵駕著小船、木筏從四面八方衝殺過來。原來他們已暗中達成了同盟。智家計程車兵促不及防之下全軍覆滅,智伯瑤也被擒住殺死。三家趁勢瓜分了晉國的土地,又派使者晉見周威烈王請封。周威烈王將他們封為諸侯,從此晉國滅亡了,變成了韓、趙、魏三國。這件事標誌著周王室的徹底沒落,後人將這個事件作為了春秋、戰國兩個時期的分水嶺。

墨翟碎木止楚攻

碎木止攻:

墨子名翟,是先秦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主張“兼愛”、“非攻”等觀點。當墨子聽說楚國因為有了公輸般(又名魯班,傳說其為木工之祖)幫忙製造雲梯,準備攻打宋國的時候,急忙趕往楚國,希望能夠勸阻這場戰爭。楚王認為有公輸般相助,攻打宋國易如反掌,不願聽從墨子的勸告。墨子見狀,便解下腰帶放到地上,又讓人尋來碎木塊,與公輸般演習攻守城池。公輸般用盡了辦法也沒能攻破城池,便說:“雖然我沒有辦法破城,但是我有辦法讓你的方法失效。”墨子知道他是想殺害自己贏得戰爭,便笑著說:“我已經派了三百名弟子去幫宋國守城。你的方法對我是沒有作用。”楚王見狀,只得放棄了攻打宋國的計劃。墨子著有《墨子》一書傳世,墨家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

孫臏減灶戲龐兄

孫龐鬥智:

孫臏是戰國時期的軍事家,是孫武的後代。孫臏年輕時跟隨老師鬼谷子學藝,有一個名叫龐涓的同學。後來龐涓到魏國作了將軍。因為嫉妒孫臏的才能,龐涓用計將他騙到魏國。孫臏被龐涓陷害受了臏刑後(古代一種酷刑,挖去犯人的膝蓋骨),靠裝瘋賣傻才保住性命。幾經周折,孫臏被齊國的使者秘密接到齊國。齊威王任命孫臏為齊國的軍師。後來龐涓帶兵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援。孫臏作為軍師沒有將齊軍帶往趙國支援,而是率軍偷襲魏國國都,迫使龐涓放棄攻打趙國,回軍魏國,這件事史稱“圍魏救趙”。孫臏又命齊軍每日減少做飯的軍灶。龐涓見了以為齊軍大量逃亡,便率軍星夜兼程追趕齊軍,結果在馬陵道中了孫臏的埋伏。魏軍全軍覆沒,龐涓也被亂箭射死。孫臏後來將自己的經驗寫成了《孫臏兵法》一書傳世。

變法商鞅先立木

商鞅立木:

商鞅是戰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商鞅本是衛國人,到了秦國後,被秦孝公委派進行改革。商鞅擔心百姓對他缺乏信任,新法令難以執行,便在秦都的得南門裡立了一根三丈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