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看著陳元和夏竦的報告,臉上掛著滿意的笑容:“嗯,不錯,沒有引起居民的恐慌,兩位愛卿這次做的非常好。夏相國,接下來就按照汴京的做法在大宋各州推廣。汴京的事情做好了,對其他地方的官員是個借鑑,也可以讓其他地方的百姓吃個定心丸,想來後面會順利許多的。”
夏竦上前一步:“萬歲,汴京附近的百姓已經大多知道了這件事情,如萬歲所說,他們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只是,這幾日回鶻,大理等國的使者不斷來找老臣,說他們那裡已經是不堪重負。”
仁宗點頭:“我也接到他們遞jiāo的國書了,據說在這一段時間,大理的金銀是瘋狂的漲價,在市面上一兩銀子已經能兌換銅錢十餘貫,回鶻和大理也是如此,世美,為什麼我們大宋的金銀價格還能保持正常呢?”
陳元說道:“萬歲,我們大宋也有一些不法之徒在製造各種謠言,妄圖炒作金銀的價格,不過相比於那些藩屬國來說,我們手裡有足夠的銀子,留給他們的空間並不是很大。加上官府宣傳得力,所以現在大宋的銀價雖然小有上漲,卻不可能出現大理那樣的情況。”
仁宗一聲嘆息:“十餘貫一兩銀子,這價錢著實太不公道了。這一次是大理的國王親自給朕上書,請求朕幫他一把。世美,大理對我朝始終恭順,未有越禮之舉,你看著能幫就幫一下吧。”
其實銅錢還是可以繼續當錢來使用的,那些藩屬國本來也打算慢慢的來,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大宋商業協會在宋朝頒佈銀本位的制度之後,馬上將對外貿易全部改成了以金銀結算。
不管是大理,回鶻,還是吐蕃,他們的貿易現在都依賴於大宋,大宋改成金銀結算了,也就是說他們必須用真金白銀去和宋人做買賣。這一下就要了他們的命了,他們沒有那麼多的真金白銀,為了和宋朝的商人做成買賣,他們必須用高價在民間收購。
在這個時候他們高價收購白銀,加上一些真的或者假的風傳,造成了白銀價格的暴漲。
這銀子在他們那裡是漲起來了,但是和宋朝人jiāo易的時候還是得按照宋朝的價格來。等於是他們用十幾貫錢買了幾貫錢的東西,這樣的買賣就是實力再雄厚的商家也撐不住的。
不做?你不做正好,宋朝的商隊馬上就會把貨物直接送到那些藩屬國去。做買賣就是這樣,市場一旦丟掉,你再想打下來就更難了,哪怕是本國的市場也是如此。
那些大理的商人是不願意自己承受損失的,貨物進來之後把所有的錢都轉嫁到買家的身上,物價的飛漲的必然的了。
這就把問題從民間給帶入了朝堂,大理人那個小朝廷慌了,撐不住了,所以才給仁宗上書。吐蕃和回鶻也是一樣,只不過他們的國力稍微好一些,沒有大理反應的這麼迅速,大宋剛剛試點,大理就撐不住了。
由此可以想象,一旦大宋把這一制度在全國範圍內順利推行,遼國很難擺脫的。
仁宗既然說要幫大理一把,陳元自然不會說什麼:“微臣明白,請萬歲放心,馬上微臣就去和大理的使者商議具體的辦法。”
第614章 組合拳
幫助大理純粹就是義務勞動,出力,但是得不到什麼實質的好處。因為大理這個國家太小,榨不出什麼油水來的。大宋能夠得到的也就是鍛鍊一下身體而已。
不過仁宗說的很對,大理對宋朝一向恭順,日後蒙古人大兵壓境的時候他們依然忠實於宋朝,直到亡國。對這樣的友邦陳元也認為不能把他們置於水火之中。
運銀子過去是很不現實的事情,好在陳元在大理有一個銀行的分號,可以讓那個銀行行銀票,兌換給大理的商人們,這樣大理的商人可以用銀票來和宋朝交易。
還有,為了平息那一日三漲的物價,陳元必須借錢給大理國。三十萬兩白銀,再派一個合適的人去大理經營,因該能夠保證大理的穩定了。
從皇宮回來,陳元馬上找到大理的使者,雙方的商談非常順利,宋朝對大理一向不錯,這一次更是義務性的幫忙,作為宋朝的小兄弟他自然不會再說什麼。
只是在那借款的利息上面雙方耗費了一些時辰,然後就把整件事情都談妥了。
如果說幫助大理對宋朝有什麼好處的話,那就是對回鶻和吐蕃出一個訊號,只要你們和大理一樣聽話,大宋一樣能幫助你們走出困境的。
相信吐蕃和回鶻都會做出明智的選擇的。
把這些藩屬國都緊緊的綁上大宋的戰車之後,遼國人就完了,政治上孤立,軍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