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合適的時機讓自己介入宋朝軍隊的建設之中,等明年春天的科考。
光等著是不可以的。要在等待的時候做好準備著迎接這些事情的到來。遼國的事情風吹草動自己都要有充足的計劃來應對,如果仁宗真的答應讓自己贊助軍械生產的話,自己更要知道該從什麼地方開始才是。
就算是科考也是如此,雖然陳世美本身就有狀元之才,但是複習還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面,陳元每天都要抽出三個時辰來看書。
時間在等待中慢慢的過去了,這一段時間以來,遼國人和党項人的談判已經接近了尾聲,李元昊表示自己願意向遼國稱臣,以後党項就是遼國的藩屬國,和大宋再沒有任何關係。
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他率先在賀蘭山開始撤軍。
這在一些人看來是李元昊誠意的表現,其實明眼人都知道,党項已經沒有能力維持前線二十多萬軍隊的口糧了。
不管這麼說,李元昊首先撤兵也確實給了遼興宗面子,再看清楚了党項並不是一隻綿羊,再打下去必然是一場艱苦的戰爭的時候,遼興宗接受了李元昊的求和,收取了賀蘭山以東的一片土地之後也撤軍了。
至於瓦橋關以南的那部分土地,遼國人也党項人都沒有要,隨著他們的軍隊從那裡撤走,大宋的邊關又推了回去。
不要認為這是兩隻狼忽然發了善心,他們現在不要只是因為他們現在累了,都暫時沒有力氣來招惹宋朝。現在他們正坐在一起,商議著怎麼來從宋朝的身上放出一些血來,以彌補他們在戰爭中被撕傷的傷口。那片土地也被他們當做“籌碼”。
遼興宗給宋朝提出的條件是三十萬貫所謂的“軍旅費”。還有要求宋朝把因為之前局勢緊張而關閉的邊市再度開啟。
三十萬的軍旅費是一個毫無道理的要求,遼興宗也就是抱著要來一點是一點的態度說的。但是邊市一定要開啟,遼國人在生活上面離不開宋朝,他們的物資需要賣到宋朝去,然後從宋朝買來他們需要的糧食,茶葉,酒。
宋朝今年因為大面積的蝗蟲災害而導致糧食的價格偏高,加上這一段時間因為戰爭而帶來的封鎖,已經讓遼國人有些受不了了。
所以遼興宗還說,要求宋朝在賣糧食的時候,減少對那些賣糧隊伍的稅收,以便能讓遼國人能接受今年的糧食價格。
這一點宋仁宗是不會答應的,不管什麼原因答應了這一次就還有下一次,答應了遼國就要答應回鶻和吐蕃還有大理。
糧食是宋朝對這些番邦的主要經濟手段,這個是絕對不能讓步的。
讓遼興宗感覺欣慰的是,雖然宋朝的糧食價錢高,可是今年遼國的羊毛的價錢也出現了不同於往年的好景象。打仗的時候還是每兩斤一貫,短短的幾十天已經漲到了每斤快一貫了,而且據說邊關一通,這宋人運輸的路費銳減,羊毛的價格還要上漲一些。
那些牧人現在都非常的高興,他們現在一個個的腰包裡面都裝的鼓鼓的,最近宋朝都說今年夏天很熱,冬天必然很很冷,所以宋朝各個布莊對羊毛需求量也是急劇上升,雖然羊毛的價錢已經很高了,那些宋人卻依然在大把的收購。
這在遼興宗看來是一個好訊息,那些牧人們也是如此,他們現在恨不得把那羊身上明年的毛給拔出了來賣了。
遼國羊毛價格的上漲已經表現出強勁的勢頭,它不光帶動了遼國其他物品價格在不同的幅度也出現了上漲的情況,還影響到了党項,回鶻,蒙古等地。甚至因為遼國羊毛的漲價,大宋的布料也出現了漲價的局面。
遼國人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事情後面有著一雙手在推動著羊毛的上漲。陳元對於大宋受到的影響也是非常清楚,布莊的張掌櫃已經來和陳元說過這個問題了。殺敵三千,自損八百,這個道理是永遠不會變的。關鍵在於你的收穫能不能彌補你在戰鬥中的損耗。從目前來看,形勢一片大好。
許多蒙古和党項的商人都帶著他們的貨物來遼國交易,貨少的直接賣給那些遼國的牧人,貨物多的人則走的更遠一些,來燕京尋找宋朝的買家。
路一通,來遼國的宋朝商隊也就多了,他們不是來炒羊毛的,只是每年都來買一次而已。這些宋朝商隊本來認為今年遼國羊毛滯銷,因該能讓自己賺上一筆,誰知道遼國羊毛的價錢卻遠遠的超出了他們的預料。
不過再貴也要買,而且要儘快買才是,因為從路通了之後,這價格幾乎就是一天一個價錢。
他們的作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助長了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