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子,悠哉遊哉地在人群中盪來盪去,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
與杜蔫子一樣不關心這場分浮財的人,還有楊經文的老佃戶楊佑泉。他像個局外人似的遠遠地站著,冷心冷意地看著祠堂前的熱鬧場景,沒有半點開心的意思,甚至覺得心裡隱隱作痛,彷彿被瓜分的這些東西不是地主老財的,而是他楊佑泉的。他不忍多看一眼,看著心裡難受。於是他提著菸斗,轉身朝楊經文家走去。他想去看看他的老東家……。 最好的txt下載網
二 白馬坡的地主(1)
白馬坡村是個雜姓村,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什麼姓氏都有,當然最多的還是楊姓人家,威嚴坐落在村前的楊氏宗祠,說明了白馬坡村人的祖先姓楊而非別的姓氏。據村譜中記載,白馬坡村楊氏祖先“楊婆婆”帶著兩個兒子,由河南省轉折千里逃荒至此。傳說那時天色已晚,娘仨坐在一棵大楓樹下歇息,啃幾口乾饃補充體力,準備繼續趕路。不想兩個兒子啃著饃就睡著了,娘心疼了,心想就這兒過夜吧!於是開啟鋪蓋,把一床破棉被蓋在兩個兒子身上,自己也靠著樹幹眯起了眼。可突然,她覺得眼前閃過一道白光,彷彿跑過去一匹白馬。她一驚,睜開眼睛,果然看見前面不遠處有個小樹林子,林子旁邊的斜坡上有一匹白馬在吃草。那白馬全身雪白,沒有半點雜色,就像一錠大白銀,白得耀眼!楊婆婆激動得渾身發抖,興奮地把兒子叫醒。可兩個兒子睜開眼卻沒有看見白馬,都說是娘眼花了。然而楊婆婆堅信自己是看到了白馬。她想這或許是匹神馬,是土地老爺顯神靈,告訴她這地方就是個寶地,還瞎闖什麼呢,就在這兒落腳定居吧!
這的確是個好地方,南面一大片荒草地,可以開開墾出多少良田啊!北面低處一片灘塗水澤,可謂蝦米之鄉,中間一條又寬又高的土陵,像是被河水自然沖積而成的堤壩,正好安營紮寨哩。於是,楊婆婆決定不走了,第二天就帶著兒子到樹林子裡砍樹枝、割茅草,在白馬現身的地方搭起一個窩棚住下了。從此,孃兒仨每日裡開荒種地。第二年夏日的一個傍晚,一個身穿白衣服的年輕女子倒在了窩棚前,已經奄奄一息,楊婆婆命兒子抬進家門,將她救醒。女子蓬頭垢面,像是逃難之人。喝過水,女子有氣無力地說:“快、快救我娘……”用手指向外面。楊婆婆叫兒子出去看看,果然在不遠處的地上還躺著一個人。二人把她抬進窩棚,老人已口不能言,氣息微弱,只能用手錶示自己的意思。她拉著女兒的手,指了指楊婆婆的大兒子,然後就看著楊婆婆。楊婆婆明白她的意思,就點了點頭說:“你放心,有我們吃的就不會餓著你的閨女。看得出,你們也是逃荒的,就在這裡信下吧!這地方雖然荒涼些,但有土地,有土地,只要勤快就不怕種不出糧食,就不怕過不好日子。至於兒女婚姻,這要看你閨女是個啥意思哩……”老女人枯井似的眼睛裡滾出了眼淚,眼巴巴地看著女兒。女兒也落淚了,女兒說:“娘,我聽您的!我願意……”老女人這才安祥地合上了眼,靜靜地走了。楊婆婆給大兒完婚後不久,就又為二兒子討了一房媳婦,然後就讓兒子分開各自生活。樹大分叉,兒大分家,楊家的兒孫們就在這方土地上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一個村落。楊婆婆活到88歲,兒孫滿堂,死後埋葬在村前。為了緬懷這位祖宗,白馬坡村的後人對墳墓一再擴大,修葺,四周用磚石砌成圍牆,圍牆用雕花石壓頂,高出地面二尺許,形成了一座長9米、寬5米的長方形平頂墳塋,村人稱其為“婆婆墓”。它距祠堂僅50米開外,幾乎與之齊平,處在村子的邊沿,是村盤子的組成部分,然而卻一點也不顯得陰森,倒好似一處賞心悅目的風景。
隨著歲月的流轉和歷史的變遷,白馬坡的財富和地位逐步集中於幾個大戶人家。楊經文、楊經武和孫元坤老爺家的祖輩和先人,在白馬坡村數百年的歷史變革中,肯定扮演著強者的角色,猶如村中現有的三大院落,錯落有致而進出有序、嚴絲合縫地構成了白馬坡村的房舍核心。三個院落的富有也吸引了外姓人的加盟——不斷有人攜家帶口投入到三大戶人家當差、佃地、當長工,從此便祖祖輩輩留在了白馬坡村,成了白馬坡人。
白馬坡的地主(2)
然而誰能想到,“雄雞一唱天下白”,窮人也有翻身的日子?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白馬坡村的窮人“振臂一呼”,把三個院落的富人都當成了仇人,將他們捆起來,戴上高帽子批鬥、遊街,把他們的田地、房子都分了……何等的氣派!何等的暢快!最倒黴的要算地主楊文經了,他連自己在家守寡的女兒也被當浮財分給了沒有老婆的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