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2 / 3)

小說:大漢飛歌 作者:著涼

安排。”

我剛欲穿衣,又被他帶至懷中,“朕送你的那方璧玉,是從南蠻進貢的翡翠,上面刻有你的小象。”

緊握的雙手頹然鬆懈,似乎有微風穿膛而過,那塊璧玉直到粉碎,我都未曾看上一眼…忽然之間,我覺得自己一錯再錯,失而復失。

我起身下榻,一片一片拾起散碎的玉塊,捧入手心,“還能拼好麼?”

“不必了,珍寶易得,人心難求。”劉徹眸光瀲灩,同黑夜一起歸於寂靜。

時已入夏,山間蟬鳴將我喚醒,劉徹已不在身旁。

天光大亮,外閣隱約的談話聲,斷斷續續從三重木屏內傳來。

“陛下朝會群臣,奴婢伺候您更衣。”燕姬常年隨侍甘泉宮。

漢軍攻佔河西,劉徹即刻便決定設立郡屬,安土撫民,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

河西走廊廣袤無垠,打通西域要塞,掃清匈奴,為再出西域奠定了地域上的基石。

於甘肅東北設武威郡,於張掖縣西北設張掖郡,於酒泉設酒泉郡,於敦煌西部設敦煌郡,分派駐兵將士,數十年來頻繁侵略漢境的匈奴,暫時退出河西,大漢朝也得到了領土上的短暫安寧,但若要徹底蕩平外寇,仍需一場更深刻的殊死交戰。

漠北大戰的規劃便在此時逐步醞釀,劉徹一刻也不停息作戰的腳步。

反觀國內,連年征戰,庫府空虛,遂命大司農桑弘羊全權協理此事,此人深得劉徹信用,管制民間鐵鹽運營、統一鑄幣、屯田戍邊,這一系列聚民斂財之策,有力地緩解了當下的軍費拮据,也在一定程度上調控了漢初經濟。

天下之情勢,攘外定內,史稱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

待梳洗完畢,燕姬呈上一卷竹簡,“樂府都尉按陛下吩咐,新制了曲子送給美人。”

“知道了,你先退下。”我轉入內閣,經過甬道時,看到蘇林一眾黃門守在門外,想必一時半刻無法結束。

“陛下,樂府送來新制的曲子,臣妾便約了大哥配舞。”午膳時,我不經意地提出。

“可。”他並未抬頭,木箸在菜品中挑了幾口,便早早離席。

劉徹興致不高,埋頭於書房,不準任何人打擾。

紫殿坐落於甘泉宮北,多為群臣會面、內眷玩賞之地,還未踏入殿門,便被人從後叫住。

“小妹,多日不見。”

“二哥也在甘泉宮?”我看著李廣利憨厚的面孔,詫異不已。

“入殿再談。”他引我進門。

我們到來時,李延年正端坐在榻上,優雅地撥弄著瑤琴,他垂首撫琴的姿態,頗有幾分梁公子的影子,只是更偏妖媚。

“甘泉月色,當真美不勝收。”李延年沏上熱茶,讚歎道。

“大哥如此費心安排,必不只是邀我共賞夜景而已。”看到李廣利在此,我便已然明瞭。

“小妹,咱們兄妹三人,多年未曾團聚,如今皆是身居廟堂,人世難料。”李廣利呵呵笑道,掩不住得意之色。

“是福是禍,誰又說得準?”我輕啜一口,月華瀉地,風搖影動。

李氏蒙寵,盛極一時,然短短數年,終落得慘淡收場,樹倒猢猻散。

“博望侯一案,甚為棘手。”李廣利搖頭道。

“張騫延誤軍情,此案一直未決,如今已拖至數月。”李延年道。

張騫自少年起,便隨劉徹伴讀,建元二年出隴西,率車隊浩蕩西進,歷盡千險,首創絲綢之路。然,局勢動盪,他受困十餘年,趁匈奴內亂之際,才得以脫身。

重回漢土時,劉徹已然從當年初臨朝政、夾在竇王兩家步履維艱的少年天子,變作如今叱吒風雲的鐵血漢帝,人世浮沉,大起大落間,蒼狗白雲爾。

漠南之戰隨徵有功,加封博望侯,曾與衛青、李廣等共商西征路線,他在匈奴十幾年的寶貴經驗,為大破匈奴奠定了基礎。

如今延誤軍情,按律當斬,可張騫之於劉徹,君臣常倫外,更似知己手足,因著特殊的感情在內,本來簡單的案子,卻拖延至今。

“陛下將博望侯交予廷尉府,命我協理此案,依我看來,卻也簡單,按照軍法,張騫死罪難逃。”李廣利大咧咧道。

我無奈地望著他,有勇無謀,難成大事,“二哥你當真糊塗,若要按軍法處置,還用這般周折?陛下根本就不願殺他。”

“此乃重罪…”

“二弟,且聽小妹說完。”李延年眸光流轉,一聲錚鳴打斷李廣利的話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