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2 / 3)

小說:鐵血巴方 作者:天淨沙

地殺來,商軍陣營頓時土崩瓦解。

“王既誓,以虎賁、戎車馳商師,商師大崩。”(《逸周書•克殷》)

“罔有敵於我師,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尚書•武成》)

牧野上空的殘陽,見證了這場世紀大戰的最後一幕:商軍反戈一擊,紂王全軍覆沒,倉皇逃回朝歌,*於鹿臺。武王率軍乘勝追殺,短短兩個月就掃清了殷商餘孽。自此,西周“天下大定”,統治中原近700年的商王朝宣告滅亡。

巴師功成,*西歸。留在身後的,是硝煙未盡的牧野,兀自血流成河。

快意恩仇的古代巴人,又該從這裡走向何方呢? 。。

滔滔江漢

三千年前的南方,處處雲蒸霞蔚,水木蔥蘢。只見山間河畔、鳥語花香,陌上田間、言笑晏然。青年男女互有思慕,眉眼傳情,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看!寬廣的河面上,波光粼粼,碧水悠悠;河中小洲細沙如玉,芳草萋萋,雙雙對對的雎鳩在那裡嬉戲和鳴。在這洋溢著喜樂的河邊,嘰嘰喳喳的姑娘們正在採摘荇菜。

聽!河邊的樹林裡,傳來不知名的男子一陣陣深情而宛轉的歌唱:

“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詩經•周南•關雎》)

“姑娘曼妙的身姿真令人陶醉——勤勞美麗的她,不正是我理想的伴侶嗎?”

……這首詩,愛好文學的人們再熟悉不過。它名喚《關雎》,是《詩經》的第一篇。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是各地的民歌,文學成就最高。總共十五國《風》中,“周南”和“召南”列在前兩位,而《關雎》,就是“周南”的開篇之作——它像一顆燦然升起的星辰,高掛在中華文學的黎明!

有人會問:“周南”和“召南”裡這些美妙絕倫的民歌,究竟是來自何方呢?

這個問題,學者們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周南”是江漢地區的歌謠,“召南”是巴蜀一帶的民歌。它們的作者,都是一度被稱為“蠻夷”的巴方群眾。《關雎》並不一定是西周早期的作品,但它卻真切地反映了遠古時代南方人民的情感生活!

其實,南方的音樂和文學,很早就受到中原人民的重視和喜愛。文化上的交流,甚至可以追溯到更加遙遠的傳說時代——

“禹行功,見塗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塗山之女乃令其妾侍禹於塗山之陽,女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實始作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風焉,以為《周南》、《召南》。” (《呂氏春秋•季夏紀•音初》)

前面說過,塗山就在今天的重慶。大禹在這裡迎娶巴人之女塗山氏,生下了中國歷史上繼往開來的夏啟。忙碌的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可憐的塗山氏按捺不住相思,找到治水工地,卻被化身為熊的大禹嚇得變成了石頭……

有意思的是,在《音初》的這段話裡,大禹、塗山之女這些重量級的人物居然並不是主角,真正撥動人們心絃的,倒是塗山氏身邊一個不知名的小女子,和她隨口哼出的一段小調——“候人兮,猗!”

短短四個字,卻是中華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首情歌。悠揚的歌聲讓人依稀看到,年輕的塗山氏倚窗遠眺,神情憔悴,哀婉的目光中充滿了妻子對丈夫的等待和思念。“候人兮猗”後來被譽為“南音之始”。這種一詠三嘆的南方音調,原來最早也是出自巴人之口。

《詩經•小雅》裡還有一句話:“滔滔江漢,南國之紀”。“紀”,包含有開端、頭緒和分界等意思;“江”古代特指長江,“漢”是漢水。唐世貴先生認為,此二水正是商周以前諸夏與南蠻的分界線——江漢以北,是華夏族各諸侯國的封地;江漢的西面和南方,則是巴、濮各族世代居住的地方。

其實不管叫他“巴人”還是叫他“濮人”,他們都是我國古代江漢以南地區最初的開發者和原住民。西周以前,這裡仍是深受巴文化影響的區域——“巴與楚在湖北,都為江漢流域”(顧頡剛《史林雜識初編》),長江以南,則“幾乎是清一色的巴文化遺存”(張正明《巴楚文化源流•緒論》)

由是觀之,夏商時期的“荊蠻”、“濮夷”,實際上都和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