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3 / 4)

小說:反貪報告 作者:巴喬的中場

次大戰後崛起的美國、德國、法國、日本,抑或是近在眼前的有“跨國公司的樂園”之稱的新加坡,國際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以及我國臺灣地區、韓國,一個個都是在對外經濟開放中逐漸繁榮起來的。後者總是利用前者已經取得的成就作為跳板,迎頭追趕。所以,無論從理論上講還是從實踐上看,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彼此隔絕到相互依賴都是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的重要標誌。

(一)民族振興之路(4)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在世界範圍內逐步興起了一場新的技術革命,使一批新興技術領域迅速崛起,電子計算機、太空梭、通訊衛星等不僅推動著傳統產業的變革,並且使得社會生產力的規模、速度、勞動生產率等都發展到一個全新的歷史高度,從而大大改變了人類生產結構的面貌。為了與這種物質技術方面的迅速發展相適應,在生產力的結合方面,國家之間實行生產專業化和協作化已成為一大趨勢,世界經濟各種形式的相互依賴關係加深了。可以說,世界經濟貿易的迅速發展,資本的日益國際化,生產國際化的進一步擴大,以及隨著國際經濟協調發展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歐洲統一大市場、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濟圈等構成了當代整個國際相互依賴關係的基礎。在這種基礎上,世界的政治、文化、體育的相互關係趨於密切,地球變得越來越小。為了促進本國經濟、社會的更快發展,各國政府在著眼於國內的同時,愈來愈重視利用國際發展的機遇,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經濟競爭。

世界經濟的拓展,客觀上要求各國更廣泛地進行經濟交往和合作,這就導致了各國政策在總體上更趨於開放。儘管人類的共同利益與個別國家的區域性利益不時發生矛盾,儘管各國由於各自的不同經濟利益而經常發生衝突和鬥爭,國際經濟合作因此遇到障礙或遭受破壞,但總的說來,世界各國政府為了本國的根本經濟利益,或遲或早都會不得不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日益採取更開放的政策。我們已經看到,目前的世界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經濟交往的障礙已大為減少,社會主義國家正日益積極地同包括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內的所有國家和地區發生經濟貿易關係,廣大發展中國家正轉向發展“多邊化”的對外經濟關係,當今的世界已很難找到一個完全閉關鎖國的國家,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空前開放的時代。正如*同志所說:“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訂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4頁。

3�中國走向世界

中國需要富強,強國必須開放。當歷史的巨輪駛入20世紀下半葉的時候,我們開始真正意識到:透過對外開放,加速本國、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不可逆轉的潮流。

我國順應了這一歷史潮流。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高瞻遠矚,敏銳地意識到這一歷史性的問題,鮮明地提出了“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和根本政策”,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訂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7頁。的科學論斷,並以巨人的膽魄,毫不猶豫地推開了共和國塵封已久的國門。從此中華民族的歷史走向出現重大的轉折。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透過對歷史的痛苦反思和對現實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擺脫了僵化觀念對思想的束縛,我國跨出了具有革命性、歷史性的重要一步。那就是從關起門來搞建設到積極實行對外開放,並把對外開放作為長期的基本國策和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性措施,並敢於以全方位開放的形象大踏步邁進世界舞臺。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勇於實踐,大膽探索,我國的對外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對外開放與國內的改革改革和開放是既相互聯絡又相互區別的範疇。一方面,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向下放權,解除禁錮,也就是對內開放。而目前(指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的改革,主要是從集中、單一向多元方向發展,即對內搞活,所以,目前我國的改革主要就是對內開放。另一方面,對外開放本身也是改革。但對內開放比對外開放要廣泛得多、深刻得多並且困難得多。對內開放是對外開放的前提和基礎,對外開放是對內開放的延伸和擴充套件,並反過來推動對內開放,有的地方這種推動作用相當突出。據此,本書的一些地方把國內的改革看成是開放的範疇。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兩翼齊飛,使長期壓抑著的生產力釋放出來,有力地推動和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進出口貿易取得了大幅度的增長,吸收外資規模不斷擴大,先進技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