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這道命令是錯誤的,那麼他們就會制止這條命令,轉而釋出新的命令。
沒有人拒絕,就意味著這名少尉就是此時戰場上的最高指揮官,所有在前線的日本軍人,都必須要服從他的命令。
一些日本軍人心中是有些害怕的,同時對於這道命令又是有些反感的,沒有人希望在這個時候上去送死,儘管留在這裡也同樣是個死,可是多活一會兒,說不定大隊長就會下達撤退命令,那時候他們就不用死了。
可是那名少尉卻很清楚,仗打成這個樣子,或許上級不會去責怪士兵,但是他身為軍官,若是下達了撤退的命令,那麼回去之後,他的下場一定會很慘。
反正他爛命一條,死了還有這麼多人跟著陪葬,如果下達了撤退的命令,士兵們倒是可以活下去了,可是他呢?誰又會去管他?
要怪,也只能怪那些比他高的軍官都死掉了吧。
他別無選擇,只能命令部隊衝鋒,儘可能的衝上去,然後去跟敵人拼刺刀,哪怕是兩敗俱傷,只要能夠消滅這支軍隊,他非但不會有任何的責任,反而還會因此而建功。
這個時候,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還沒有被完全的推廣開,日本士兵雖然已經開始慢慢的接受這種思想,但畢竟這種事情是要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
日本高層選擇的方式是由上而下,目前剛剛在軍官圈子裡完成推廣洗腦,部隊基層還正在推廣,而他們這些人因為在朝鮮,所以推廣的力度並沒有國內的那幾個師團那麼大,但也是早晚的事,不過現在卻沒有。
有人想退,也有人想進攻,不管之前每一個人是怎麼想的。
在那位少尉下達了進攻的命令之後,他們已經沒有了選擇,只能埋頭去進攻,同時在心中暗暗的祈禱,希望天照大神能夠照顧他們,不要讓子彈擊中他們。
距離越來越近,張聰已經從自己的戰術背心上面將六顆手榴彈取了下來。一手緊緊的握著手榴彈,雙目死死的盯著前方的日軍。
不要以為仍手榴彈就是什麼都不管的就胡亂一通亂扔的,扔手榴彈其實也是很講究戰術的。
為了能夠達到殺傷最大化,彈藥節約化,戰鬥持久化,皇家陸軍的高層可是沒少在這方面花心思,最終經過幾個月的討論試驗,終於是拿出了一套相對合理的方案。
每個班十二人,一共配備了七十二枚手榴彈,如果同時扔出去的話,固然能夠起到很震撼的場面,但是對於殺傷力卻是沒有意義的。
在戰場上,並不意味著殺死敵人才是有效的防守或者進攻,大多數時候,只要擊傷他們,讓敵人失去戰鬥力就可以了。
所以,按照他們的戰術安排,在防禦戰的時候,一個班共同蹲在戰壕裡,那麼佔據戰壕的距離大約在十至二十米之間,像電視劇裡演的那種戰壕里人挨人的場景,根本就是扯淡。
難道敵人還能人挨著人來進攻嗎?當然是不可能的,除非敵人傻了才會這麼幹。
而03式手雷的重量為0。6公斤,爆炸半徑為二十米,有效殺傷半徑為六米。
也就是說,一顆手雷能夠覆蓋前方十二米左右的範圍,如果運氣好的話,覆蓋個十五米也是沒問題的。
那麼面對一個班的距離,一次性只需要安排一名士兵扔手雷就可以了,那些沒有被覆蓋到的地方也不要緊,這不是還有十一名戰士等著呢嗎?
所以,他們的戰術是,一次性只安排一人扔手雷,當六顆手雷扔完之後,就通知身旁的戰友繼續扔手雷,以達到手雷不間斷,近距離火力不減的要求。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一些臂力驚人的傢伙,他們往往可以將手雷仍的更遠,甚至達到四五十米左右。
對於這種人,各班基本上會將全班的手雷拿出來一半給他,然後就固定他一個人扔手雷。
‘三十米!‘‘
張聰心中默默的數著,旋即迅速的拔出了手榴彈上的保險,手掌處有一塊沒有能夠握到手雷,然後將那塊對準槍托,重重的砸了一下,緊接著奮力的將手雷丟擲。
如果是站立扔手雷的話,張聰的最好成績是四十九米,但這是臥姿,因為沒有戰壕的掩護,張聰也不敢將身子抬的太高,三十米,這是張聰有把握扔到的距離,不過也稍微有些吃力。
手雷剛剛脫手,張聰根本顧不上去看那顆手雷是否仍的準確,更顧不上去看自己扔出去的這顆手雷到底擊中了幾個人。
而是迅速的從手邊拿起了一顆新的手雷,直接扒掉了保險,這才抬頭看了眼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