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通訊兵應了聲,旋即轉身離去。
“報告,軍部命令。”另一名通訊兵匆忙的走了進來,將軍部的命令遞給了黃建斌手中。
黃建斌看過手中的命令,心中立即高興了起來,軍部的這道命令可謂是及時雨一般吶,完全的解決了黃建斌想打,又擔心彈藥問題而不敢打的尷尬境況。
“命令一旅和二旅,立即準備進攻,半個小時後,開始對日軍發起攻擊。另外告訴他們,不要打的太勐,給老子悠著點,這次是以消耗戰為主,如果日軍反撲的比較勐,就假裝不敵先扯出來。”黃建斌命令道。
這道命令是軍部轉發司令部的命令,司令部那邊在得知他們這邊的情況之後,決定將函館製造成一座絞肉機,利用函館這個誘惑去吸引大量的日軍源源不斷的支援過來,然後在他們增兵的同時,一點點的去消滅他們的兵力。
而之所以不以佔領為主,則是為了將函館留給日本人,讓他們不敢輕易的放棄,從而被迫的不斷增兵,因為隔著大海,所以日本人的增兵速度不可能會太快,也就是說,前期的時候,日軍的兵力要控制在三萬人以內,一萬人以上,三七一師可以伺機發起攻擊,只要控制在這份範圍內就行。(未完待續。。)
566:重炮到位
函館外圍,隨著日軍部隊越來越多,加上日軍組織了大量的平民幫助他們修建防禦工事,短短几天的時間裡,函館便被日本人打造成了一座可怕的防禦陣地。
函館全線防禦陣地一共有二十三公里的長度,由一條深約兩米,寬約一米五的戰壕,戰壕內遍佈數千座防炮洞以及上百座機槍陣地所組成。
因為日軍缺少必要的材料,所以這座陣地主要是以土木結構為主,這樣的陣地在歐洲戰場中到處都是,只要結構佈置的合理,可用性還是很強大的。
加上從戰壕中挖掘出來的泥土,全部被堆積在了防炮洞的上方,形成了一道寬約兩米,高越一米三左右的掩體,戰壕最高處與最低處有三米三的高差,只要不是大口徑重炮直接命中,戰壕內的守軍基本上還是很安全的。
函館的重要性,對於日本是不言而喻的,在北海道方面全面失勢的時候,能夠守住函館,可不僅僅只是表面上所看到的那麼簡單。首先,函館的地理位置就註定了這裡必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無論是日軍想要增兵北海道,還是中華帝國想要從北海道進攻本州島,函館無疑都是最佳的選擇。
江差町雖然也能夠擔負起這樣的職責,且距離函館也並不遠,但是江差町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港口條件,都遠遠的不如函館。而若是以函館為中心出發的話,兵力物資運輸的速度要比在江差町快上一倍,且打擊範圍更廣,可以選擇日本的任何一處地方進行登陸。而江差町則只能選擇西海岸進行登陸。
日本人也同樣的意識到了函館的重要性,所以在支援而來的日軍登陸函館之後,他們的首要任務並不是去跟敵軍作戰,而是全力將函館打造成一座渾身是刺的防禦基地,不管敵軍在北海道都做了些什麼,這些部隊都不能去管,他們只要將陣地修好,然後守住這裡,等待援軍就可以了。
而先期登陸的日本陸軍第三十六師團(弘前),在聚集了函館五萬平民幫助他們修建了這條防線之後,便全部進駐到了第一條防線中嚴陣以待。
但是僅僅只有一條防線,對於這場戰爭來說實在是太過於放心了,所以,在第一條防線完工之後,這五萬平民便被安排到後方大約兩公里左右的位置,去修建第二條防線。
第二條防線跟第一條防線差不太多,無非就是長度短了一些,功能,形狀什麼的都是一樣的。在計劃中,日本人一共要在後面修建五條防線,從第三條防線開始,單純的土木結構已經無法滿足日軍的需求了,但是又缺少混凝土,所以日本人的計劃是使用大量的磚石填充進去,以增強陣地的抵抗能力。
五條防線,步步為營,日軍相信在這樣的防禦工事之下,中國人就是想要突破這些防線拿下函館,也必須要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
但是日本人卻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三十六師團是倉促接到命令支援北海道的,而因為日本方面一時間海上運力有限,所有的重灌備全部都留在了本州島,對於三十六師團來說,最重的裝備無非也就是那幾十挺馬克沁重機槍和近百門迫擊炮了,連個步兵炮都沒有帶。
這種武器裝備,也就造成了日本人只能被動的捱打,如果對面的中國人選擇遠端打擊的話,他們更是沒有絲毫的辦法。
‘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