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他們研究出了可用於軍事偵察的飛機,最大時速二百公里每小時,可在兩千米高空持續偵察三個小時,也就是說,早在兩年前,我們就已經具備了偵察部隊前方一百五至三百公里區域內的情況了。
不過這種飛機的資料並不完美,所以朕並沒有下令他們回過,而是繼續在智利進行深度的研究,並且對另外兩種機型展開研究。
一年前,這款偵察機已經可以做到以二百三十公里的時速,在兩千五百米的高度持續偵察四個小時。而現在我們不僅有了偵察機,另外兩種機型也已經研製成功了,一種是戰鬥型,配備一挺12。7毫米的航空機槍,另一種是轟炸型(陸地、水上兩類),可攜帶一枚75公斤的炸彈,或者兩枚30公斤的炸彈。
而其他國家的航空工業,目前也僅僅只能做到郵政運輸,跟我們遠沒有辦法相比。在海軍方面我們的確沒有太大的優勢,但是一旦我們擁有了空軍,敵人的戰艦將會失去他們的優勢,我們將會是戰場上的主宰者。”王思銳道出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王思銳也在懷疑,那些留洋的學生們能夠做到嗎?
但是後來,那些留洋學生們卻用事實告訴了王思銳,他們並不比任何人差,在得到了三款不同機型的全部技術之後,這些留洋學生更是腦洞大開,其中有一位叫洪武兵的留學生,在看過三份資料之後更是提出了一個驚人的理論,這句話歷史上是在半個世紀之後才會被另一位偉人給提出來,但是現在,洪武兵卻在研究飛機中提了出來。
求同存異。
三款不同設計理念的飛機既然都能夠飛起來,那麼說明了飛機上都有一些共同點,透過技術對比,很快的也發現了那些共同點。所以,在新的機型設計的時候,保留這些共同點,並參照效能最好的飛機進行對比,然後做出相應的改動。
那些不同的設計之處,也要找到設計的原理,然後做出相應的改動。
透過這種設計理念,位於智利的團隊僅僅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便製造出了第一架樣機,並且試飛成功,效果遠超那三架樣機,於是,後面的設計幾乎全部按照這個理念去設計的,雖然有些失敗了,但大多數還是成功了,比如,轟炸機的陸地和水上機型,不過是將飛機下的輪子改成了滑板型的樣子,然後又做了一些密封防水的改動就成功了。
當然,事實上遠非這麼簡單,但至少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設計思路。
ps:感謝浮光之羽、七星伴明和簡東三位的月票支援!(未完待續。)
436:二號坦克
王思銳為什麼敢說他們研究出來的飛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飛機?
若是沒有個三兩三,他敢這麼說嗎?自飛機誕生後的十幾年裡,飛機的主要用途是用於娛樂,競賽用的,直到一戰爆發後,飛機才開始被運用於軍事,主要是充當步兵的耳目,用於偵察。但是後來似乎有人覺得這樣去利用飛機有些太浪費了,同時,對於敵人的飛機他們也毫無辦法。
於是,各個國家開始在飛機上裝備了機槍,用於攻擊對方的偵察機,在飛機上配備了炸彈,用於去轟炸一些重要的目標,此外,還有專門被用於攻擊地面的飛機,於是,偵察,戰鬥,轟炸,強擊,教練,各種機型開始在歷史的舞臺上閃耀。
而一戰初期,各國在前線的飛機大約有一千五百臺左右,但是到了末期,各國在前線的飛機達到了八千臺,四年中,雙方用於交戰的飛機更是達到了十幾萬臺之多。
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戰爭,飛機被用於軍事的時間將會被極大的推遲許多年,而王思銳則正是藉助著對歷史熟知的優勢,提前發展一些未來重要的兵種,以此來縮小中華帝國與列強之間的差距。
先前的裝甲部隊,加上現在的飛機,雖然大的方面只有兩個,但是卻足以將中華帝國與列強之間的差距縮小到幾乎不存在的距離。
美國人為什麼會透過兩次世界大戰崛起?他們的戰列艦數量不如英國,甚至沒有英國的戰列艦先進,但是美國人卻另闢捷徑的透過了航母戰鬥群來彌補了這一差距,甚至拉開了英美之間的距離,讓巨無霸一般的戰列艦不得不退出舞臺,而這時,美國的航母戰鬥群便成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其他國家也只能在後面追趕,而始終很難以超越。
王思銳這一步,正是學著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步伐走的。
但遺憾的是,因為地理因素,加上歷史因素,中國無法像美國那樣坐收漁翁之利,中國也必須要在一開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