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們卻並沒有想到,還沒有等他們去入侵中華帝國呢,中華帝國就已經打上門來了。
“部隊距離博爾賈大約還有四十公里左右的距離,如果考慮到現實情況,可能會有五到六十公里的距離,所以,我建議今天放緩部隊的推進速度,等到明天在攻擊博爾賈,同時,命令偵察部隊儘可能的探清楚博爾賈的敵情。”黃建斌建議道。
四十公里的直線距離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若是今天強行攻擊的話,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這樣以來問題將會很嚴重,加上補給方面也會出現一些空缺。
現在一零三師的補給主要是採取兩種方式,而這兩種方式是同時進行的,即一支足以保障前面軍隊進行一場三天戰鬥的的物資補給隊,攜帶相應物資跟在部隊身後十到二十公里之間,以便可以隨時補給部隊。
但是如果以最前線的部隊來算的話,他們與後勤部隊之間的距離可能會有三十到四十公里左右,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補給能夠做到這種地步就已經算是不錯的了,再說了,全部是卡車補給,這點距離若是一腳油門踩到底的話,頂多也就是半天的時間就能趕到,他們攜帶的物資也足夠支撐半天的戰鬥的。
而另外一種則是將餘下的輜重兵分為數支編隊,每一個編隊根據補給部隊的大小不同來進行靈活的編組,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來往於補給基地與前線補給隊之間。
如果將前線的補給隊比作是一號的話,那麼他們就是二號,二號往來於一號和基地中間,將物資源源不斷的送到一號手中,再由一號將物資送往部隊手中。
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確保前線部隊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會出現沒有物資的情況。
當然了,也有一種例外,比如說,他們深入敵後數百公里之遠,而那裡並沒有鐵路,二號補給隊往來一次需要兩天以上,而戰鬥又非常的頻繁,這樣的話,二號補給隊會出現運力不足的情況。
雖然他們也有預案,但是問題總是存在的。
現在,部隊才剛剛出發第二天,黃建斌也考慮到了部隊的適應性,所以也不太希望一天進行一場戰鬥,而且根據偵察兵傳回的訊息,盤踞在博爾賈的俄軍數量,恐怕要比昨天的俄軍人數更多。
兩天進行兩場戰鬥,且規模一場比一場大,雖然能夠鍛鍊部隊,但卻不得不說一句,這對於部隊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即便是在戰場上,也要考慮到勞逸結合的問題,戰爭,遠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就好比現在,如果他們下令部隊迅速推進,直接展開戰鬥的話,那麼他們甚至可以保證,在下午四點鐘以前就發起戰爭,但是這樣又有什麼用?戰爭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如何儲存自己的實力,最大化的殺傷敵人,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
如果每一次都這麼衝動,那麼或許幾場大戰之後,一零三師就要打道回府了,因為那個時候,他們可能已經沒有拼下去的實力了,辛辛苦苦訓練了一年多的時間,如果算上預備役的話,這支部隊每一個兵的兵齡都在兩年以上,難道剛上戰場幾天的時間,就要毀掉訓練了兩年以上的成果嗎?
“補給能不能跟的上?”李運昌緊緊的皺著眉頭,今天一整天他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昨天因為是剛出發,所以補給的問題還沒有顯現出來,但是今天,隨著部隊的推進,補給雖然依舊沒有問題,但是每次補給的時間卻是延長了幾個小時的時間。
雖然這是戰爭程序必須要經過的事情,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避免的問題,但是李運昌卻是不得不重視起這個問題。
現在只是他的一零三師,大概明天的時候,第一集團軍第六軍的十八師,四十一師,四十三師,四十六師和五十師,也就是第六軍的全部部隊,加上預備役第九十七,一百五十三師和二百師共計八個步兵師將會陸陸續續的進入俄國境內。
雖說那些步兵的問題不是他考慮的範圍,但是一零三師也必須要考慮到步兵的問題,總不能不管後面的步兵,他們裝甲兵一股腦的埋頭往前衝吧?這樣的話他們能推進多遠?與步兵超過兩百公里的距離,他們就會成為一支孤軍。
而這些步兵可是還沒有完成機械化的,就連後勤,現在也只是半機械化,就這都說的有些多了,其實真正配備的卡車,也就只夠四分之一使用的量。
一旦推進的距離太遠,那麼整個西線的近二十萬軍隊的補給將會成為一個大問題。
而且,經過昨天的戰鬥,也讓李運昌深深的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如果只是依靠一零三師的話,衝鋒陷陣,擊潰敵人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