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部分(2 / 4)

小說:中華第一帝國 作者:沸點123

中,已經秘密的開始討論起在中華帝國建設海軍軍艦的可能性這個問題了。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前線的戰爭,捷報連傳,甚至聽的有些讓人麻木,就連國內的普通百姓,如今在看到北邊勝利的訊息之後也沒有了當初的激動。

確實沒什麼好激動的,戰爭才剛剛開始一個月的時間,北邊就傳來了十多條捷報,到處都是勝利的訊息,當然了,其中也有一些人並不信任這些訊息是正確的,因為俄國畢竟是列強,他們本身的實力還是有的,中華帝國即便能夠取得勝利,也不應該像報紙上所說的那麼容易。

但是無所謂,大多數人還是相信的,加上官方也沒有給出正面的解釋,人家壓根也就沒去在意那些反駁的聲音。

…………

旅順港,光緒年間曾耗費巨資,歷時十年才將這座港口修建完工,而自打修建完成之後,這裡便蓋上了一道巨大的光環,作為曾經的亞洲第一海軍的北洋海軍的駐地,這裡曾經也是風頭無極。

但是伴隨著甲午戰爭的失敗,旅順港被日本人強行霸佔,再往後,三國干涉還遼,這裡又被俄國人強行租借七年之久。

而中華帝國成立之後,便透過強硬的手段,強行將旅順港收回,並且耗費巨資改善旅順港的港口條件。

因為當時國內並沒有太多的海軍,所以,這裡也是帝國唯一的海軍艦隊,那支僅有海析等五艘稍微現代化一些的軍艦,以及十餘艘老舊木製戰艦組成的帝國內衛艦隊駐紮在這裡。

因為海軍艦隊在各方面都不佔據優勢,根本就不是日本和俄國的對手,所以,帝國不得不大力的興建海基工事,以此來增強旅順港的防禦能力。

而為了避免甲午戰爭時期所發生的那種尷尬局面,所以,在圍繞著旅順港為中心,附近駐紮了一個師的常設步兵,這個師更是將旅順港裡三層外三層的包圍了起來,且修建了大量的永備工事,光是機槍明、暗堡,就有五千多座,雖然沒有那麼多的機槍,但工事就在那裡放著,且大部分機槍都佈置在最外圍,一旦外圍失守,部隊可以攜帶著機槍透過暗壕前往下一道陣地,那裡同樣是現成的永備工事。

而這麼做還有一個好處,即守軍退的防線越多,火力就越是強悍,在這道防禦體系當中,當守軍退到第三道防線的時候,基本上可以保證每一百米範圍內就會有一挺重機槍駐守,如果不計算損耗,將整個師所有的機槍都搬出來,那麼可以做到每六十米左右配備一挺重機槍。

再加上大量的斜面炮火,可以抵禦敵軍的艦炮威脅,如此火力佈置之下,就是有三個同等規模的步兵師前來進攻,十天半個月的也別想拿下這道防線。

至於正面防禦海面的基地,雖然看起來沒有背後的步兵陣地嚇人,但卻一點也不小氣。

整個正面從廟西開始,一路南下,到老鐵山東角,在西進到老鐵山西角,最後在北上到洪水灣共24。5公里長,全部被用做了岸炮陣地,而且在這裡,王思銳更是喪心病狂的安排了一百三十座岸炮陣地。

平均每公里5。3座岸炮陣地,也就是5。3門岸炮每公里,平均每兩百米左右就有一門岸炮,這個密度可算是喪心病狂的了,當然了,這些岸炮並不是並排式的,而是按照不同的地形,將岸炮分為上中下三層的錯位佈置。

不過有一點是相同的,無論岸炮的口徑是多少,這些岸炮的工事才是最喪心病狂的設計,一些土質的山倒還好說,直接挖開,做一個暗堡,只將炮口露出來。但是一些石頭山的施工難度可就不是難的一丁點的了,所有的石頭山統統下挖兩米,然後再去做那些工事。

好吧,如果僅僅只是這樣,其實工程的難度也算不上什麼,最最讓人無語的是,所有的岸炮陣地,採用的標準是一樣的,即鋼筋,混凝土,裝甲鋼板,採用483的施工標準。

恩,簡單點說,就是由四層鋼筋組成的鋼筋網,八層混凝土以及三層裝甲鋼板組成的一道厚六米的鋼筋混凝土永備工事,並且在外面,如果是凸露出來的陣地的話,還需要做上一個兩米厚的斜面工事。

最下面鋪上一層混凝土,然後迅速的鋪上一層鋼筋網,繼續鋪設混凝土,鋪上裝甲鋼板,然後混凝土,照此類推,這樣的工事,估計也只有核彈才能徹底的將其摧毀吧?

雖然用這種工事有些小題大做,甚至有些勞民傷財,但是沒辦法啊,誰讓自家的海軍實力不足呢?旅順港可是很多國家都瞄著的港口,又是天然不凍港,絕對的優質港口,在王思銳的計劃中,在海軍徹底的發展起來之前,像這種喪心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