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王思銳的否認,一切盡在預料之中,這些都是外交場合經常發生的情況,他也早就已經習慣了。
“這種事情你應該去跟朝鮮王談,而不是跟朕來談,只要你們與朝鮮王談妥了,朕自然會下令讓朕的子民回國的,這一點你無需多心。”王思銳依舊打著太極拳,搞不清楚英國人的目的,王思銳又怎會放兔子?
雖然王思銳並不喜歡搞外交,也很不喜歡這種氣氛,但誰讓他是皇帝呢?有些事情,別人可以替他去做,但是有些事情,只能他自己去做。
“尊敬的皇帝陛下,朝鮮是貴國的屬國,如果您都同意的話,朝鮮王必定會聽從您的命令的。而日本雖然與貴國有一些糾結,但貴國與日本遠沒有達到死敵的地步,雖說貴國陸軍實力很強大,足以輕鬆的碾壓日本人,但是貴國也不是沒有劣勢的。在陸地上,貴國可以輕鬆取勝,但是海上呢?只要日本派出一支艦隊,就可以輕鬆的阻止貴國陸軍靠近沿海。
一旦日本人下定了決心要死戰到底,那麼這些沿海地區將會是他們的最佳登陸場,戰爭,無法切斷敵人的後路,那麼這場戰爭只會陷入深深的泥潭之中。
而貴國如今正是發展的緊要關頭,如果被一場可有可無的戰爭拖住了腳步,那是極其不划算的,皇帝陛下深明大義,自然不難看出其中的道理。
相比日本,俄國才是貴國真正的敵人。據我所知,俄國人不僅暗中聯絡了蒙古貴族,希望蒙古能夠獨立出去,同時也在暗中的聯絡著新疆,貴國陸軍雖然強大,但是一時半會的也不可能收復遙遠的新疆,一旦新疆也獨立了出去,那麼想在收回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而在遠東地區,俄國人也透過各種卑鄙的條款侵佔了貴國幾乎十分之一的土地,這難道還算不上深仇大恨嗎?
當然,俄國人已經不知一次秘密的聯絡過我們,希望我們能夠支援他們兵進黑龍江,他們對於土地的**是無底的,那群野蠻人只會去侵略其他國家的土地。
所以,我覺得,貴國的主要精力更應該放在北邊,而不是與日本人較勁。當然,如果皇帝陛下需要的話,我們四個國家願意支援貴國收復被俄國侵佔的土地。”薩道義意味深長的說著,看似是在分析眼下的局勢,其實也等於是向王思銳表明了他們的態度。
至於薩道義的分析,王思銳又何嘗不知?
早在去年營救李熙的時候,王思銳就已經考慮到了各種情況,可是他沒有辦法,朝鮮戰爭,必須要打,哪怕中華帝國沒有完全佔領朝鮮的能力,沒有徹底的將日軍趕下海的能力,他們也必須要打這一仗。
朝鮮,畢竟是第一個向帝國遞交國書的屬國,為了帝國的尊嚴,也為了帝國的未來,更為了帝國的國際地位,無論如何,哪怕是明知道最終有可能陷入無休止的戰爭當中,王思銳也必須要打這一仗。
現在王思銳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他很清楚日本人並沒有實力與他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同時,王思銳這邊可以有不要錢的朝鮮人去充當炮灰,同時又能練兵,但是日本人卻只能拿他們自己的有生力量去跟中朝聯軍死扛。
所以說,戰爭真的若是耗下去的話,中華帝國這邊是佔據絕對優勢的。
因為中華帝國地盤大啊,許多戰爭物資都能夠自給自足,但是日本卻只能去買,大量的資金用於戰爭,那麼勢必會影響到國內的工業發展,就跟後世的抗戰是一樣的,打的時間越久,對於日本來說危害就越大。
當然了,現在的中華帝國根本不用像後世那樣靠著空間去換時間,他們只要將日本給拖死在朝鮮就可以了。
同時,戰爭持續的越久,從另一個層面來講,對於中華帝國還是很有利的,最起碼,第一集團軍的部隊能夠輪流上去蹭點經驗,何樂而不為?
雖然有損失,但損失卻遠遠的小於得到的利益,這就足夠了。
英國人什麼心思?在他們說出那句話的時候王思銳就已經很清楚了,他們希望中華帝國取代歷史上日本的角色,幫助他們將俄國人拖死在遠東。
當然,如果英國人給的好處足夠多的話,王思銳倒是不介意跟俄國人玩一玩,趁著現在俄國人的遠東鐵路還沒有修成通車,俄國人在面對遠東的時候,要比王思銳頭疼新疆更加頭疼。
事實上,無論英國人給不給好處,在未來的三年內,王思銳都會挑起遠東地區的戰火,他要趁著俄國人修通鐵路之前,將俄國人從遠東給趕出去。
反正俄國人現在在遠東的兵力並不多,只需要一口氣幹掉俄國遠東軍團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