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3 / 4)

小說:中華第一帝國 作者:沸點123

上車隊協同,就按每小時三十公里的時速來計算,理論上一天也能夠走個七百二十公里,然後在除去各種各樣的問題,實際上一天大約也能夠走個五百公里左右。(經常上高速的人知道,開到一百二十公里的時候,一個小時後會發現,或許只跑了一百公里。)

而按照這個速度,如果一路上沒有任何問題的話,那麼他們將需要五到七天的時間才能夠抵達預定戰位,這若是放在以前,那是絕對不敢想象的,但是在有了大量的卡車之後,卻成為了正常形態。

當然,最心疼的就是王思銳了,辛辛苦苦攢了幾年的石油,光是訓練就用去了差不多一半,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估計這一仗打完之後,帝國的油料就要告急了。

而本來王思銳是不打算開採國內的石油的,與俄國開戰,他的目的就是為了去搶奪俄國的石油。但是考慮到一旦坦克投入戰場,會引起歐美各國的恐慌,到時候帝國想要在購買石油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於是便下令開發了大慶油田,至少也要保證裝甲部隊和後勤部隊所需要的油料。

有這麼一支車隊,數千輛卡車,白天黑夜不停的移動著,浩浩蕩蕩的,成為了中華帝國國內的一道風景線,雖然帝國竟然有了那種不用馬拉著就能跑的車,這足以讓國民興奮的了,可是訊息卻是一傳十,十傳百,迅速的傳開了。

而洋人又怎會忽略這一重要的資訊?不過,洋人頂多也就是聽說了而已,卻並沒有能夠見到這支傳說中的車隊。

而對於英法美德四國的解釋,那是帝國正在向東北地區囤積戰略物資,帝國打算與俄國開戰了,並且邀請各國組建觀摩團前往東北觀戰。

而洋人也是立即答應了這一請求,原本他們的確是想要觀摩的,但是現在誰還有心思去觀摩啊?他們就是想搞明白,那傳說中的數千輛卡車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麼可就太重要了,如果他們也有這麼多卡車的話,那麼以後部隊的移動能力豈不是更強?後勤壓力豈不是會更小?

總之,對於戰略意義來講,卡車是及其重要的一環。(未完待續。)

391:都想當贏家

連續六天的行軍,一零三師的兩萬七千餘名將士也僅僅只是感覺到有些疲憊而已,以目前的身體狀況,只需要休息上一天的時間,便能夠徹底的恢復過來。

而這,也是他們第一次體驗到摩托化軍隊的好處,整整一千多公里的路程,他們僅僅只用了六天的時間就趕到了。

這要是放在以前,至少也需要二十天的時間,雖說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軍隊總是在不停的行軍,坐在卡車上的將士們也是搖搖晃晃的,而且還要遭受冷風的襲擾。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坐車的感覺還真是挺不一般的,雖說後面坐的有些想吐,但那種感覺也比坐馬車強的太多了。

士兵們不停的在檢查著自己的裝備,他們已經抵達了前線,已經抵達了邊境,在前往這裡的時候,他們路過了大慶,在那裡,他們得到了大量的油料補給,至少,可以保證一零三師將來的油料不受影響。

而為了支援者三百多臺坦克偵察車能夠發揮出最強實力,上面特意調來了三十臺油料車,加上一零三師本就有的五十多臺油料車,一時間,油料補給的問題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他們就守著油田呢,即便油田的產出無法滿足全軍需要,補給這三個師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畢竟國家也在這裡投資了好幾年的時間,同樣的也秘密的積攢了不少的油料。

再說另一方面,俄國人在得知中華帝國調兵北上的訊息之後,國內集團也是瞬間大譁,更有不少人開始反駁尼古拉二世的決定,事實上,俄國國內早在幾年前就已經計劃出兵東北,在俄國人的意識裡,東北地區已經是他們的領土了。

但是尼古拉二世卻認為時間才是俄國最好的朋友,每拖一天的時間,俄國的實力就會強大一分,所以,尼古拉二世調派自己的親信別佐勃拉佐夫接手遠東事物,將原本負責遠東的維特調走。

歷史上,因為日本人意識到了俄國人每一天都在不斷的強大,深深的感覺到,如果戰爭爆發的越晚,對於日本人來說勝算就越小,而當時日本人背後站著的是英、美,而俄國人背後站著的是德、法。

事實上,如果不是這一世英國人用利益綁架了德、法的話,怕是他們也仍舊會跟歷時一樣,站在俄國人那邊。

當然,雖然歷史出現了一絲絲的偏差,但事實上這個偏差卻並不大,德國人依舊為東調的波羅的海艦隊加煤,法國依舊錶示願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