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妙麼?心滿意足,就是在一起的最高享受。
據說,蘭斯菜餚美味可口特別出名,種類繁多精緻,烹調方法獨特。歐洲的佳餚,幾乎都是法國人烹製的,而法國人中又大多數都是散落在歐洲第一流的大飯店或餐館內,也就是說,歐洲一流餐飲業內所僱傭的大廚師,多半是蘭斯人。蘭斯人對飲食的講究程度,足以與中國人相媲美,甚至把飲食視之為藝術這點上,遠遠勝中國一籌。
蘭斯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築的代表作之一,和巴黎聖母院、沙特爾 chartres 大教堂、斯特拉斯堡聖母大教堂、亞眠 Amiens 大教堂和波維 Beauvais 大教堂一起翻開了人類建築藝術史上嶄新又華美的一章。
平果此次出行,看到了太多的教堂,巴洛克、新古典主義、哥特式等等大教堂,都充滿神性。
也許,也是因為歐洲大教堂都是免費的,所以平果母女倆總是會不厭其煩地一個個的進入、賞析。
不過說實話,平果覺得,每次步入一間哥特式教堂,世界的確立刻變得深奧莫測起來。輕盈的樑柱精美絕倫,飄飄然抬頭仰望那高挑的拱頂,一直不斷地視線向上提升、提升。
一種感覺,天堂啊天堂,到底還有多遠?似乎已然,很近很近。
據說,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面對蘭斯大教堂曾發讚歎:“浮士德想必配得上得到住在這座傑作的門內、房裡、窗前、影中的特許;這一傑作的壯麗,使這條街、這座城市、這個國家更加完美。”
不難想見國王當年建造這座大教堂,是何等地希望建成一座見證法蘭克王朝世代相傳的永久建築。的確,榮耀功勳、枯骨殘骸都在記載著法蘭西宏偉的歷史陳跡,發黑的石頭雕像日復一日地從高處俯瞰著廣場上的芸芸眾生。
平果仰望,心潮澎湃。
瞧,《微笑的天使》、《瑪麗亞的侍從》、《聖約瑟夫》等優秀作品更是經久不衰。建築的平面圖是經過嚴格計算的,達到了近乎完美無瑕的左右對稱。
大教堂內巨大的玫瑰花窗承接著陽光,光芒透過斑斕的窗花照射到教堂內部,像時針一樣在牆面、廊柱和座位之間移動,浮動著奇麗的色彩。
深幽教堂處,陰影綽綽。搖曳燭光。沉默祈禱人。
大教堂北側的玫瑰花窗被設計成時鐘樣式,最上端12點的位置,是上帝創造人類,11點的位置是亞當遇見夏娃,12個格子依次展現了創世紀的故事。
蘭斯大教堂的花窗匯聚了不同時期的作品,有13世紀的大玫瑰花窗,也有一戰之後現代主義繪畫特徵的彩繪玻璃,1974年,大教堂邀請著名畫家夏加爾設計了聖母禮拜堂的花窗圖案,漂浮的人物造型、稚拙的繪畫風格為大教堂增添新的魅力。
午餐,母女倆在大香檳的雲霧中,沉迷~
沉醉中的平果想起了一首詩歌,是法國詩人皮埃爾·勒韋爾迪所作的。這傢伙肯定是個頗具荒誕感和孤獨感的才子,總是夢想著要逃離人世,最終終於來到一家修道院,隱居創作。他是法國超現實主義先驅,著有《散文詩》等。
平果,最愛他的《美麗的星星》(《世界文學》1990年第5期樹才譯):
“我大概把鑰匙丟了,大家在我周圍笑著,每個人都向我炫耀掛在他們脖子上的大鑰匙。
只剩我一個人,一無所有,哪兒也去不了。他們都走了,關上門使街道格外悽慘。寂無一人。我到處去敲門。
從視窗擲出來辱罵,我遠離而去。
最後在離城稍遠的地方,一條河和一片樹林的旁邊,我找到了一扇門,一扇簡樸的透出光亮的門,沒有掛鎖。我進到後面,而且,在沒有窗子卻有著寬寬窗簾的夜下,在保護我的森林和河流之間,我得以安睡。”
就這樣,在大教堂後花園的一條運河邊,綠油油草地上,在燦爛陽光下,平果安睡了,也算小憩一會兒吧,因為平涵涵叫醒了她,說:“老媽,您已經睡了一小時了哦,我們要繼續上路行走了!”
是的,遊走在蘭斯,最大的感觸,就是渴望天天如此這般,在這塊土地上,這片藍天下,這一幽謐處,這條悠悠運河邊,丟掉鑰匙,仰望美麗星星,然後得以安睡。
至於是否還需要尋覓鑰匙,等睡醒了再說吧,至少青絲會回來的。
不知道為什麼,平果突然就悟透了這一點:沉香盒中的黑色青絲辮子,定會回到家——沉香盒內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