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地圖;
一份每天在報紙上公佈的火車時刻表。
此外,加爾西說:‘我還會到當地圖書館,查閱新的我沒有買到的報刊資料。根據手頭這些有限資料,我就能夠做出一桌豐盛的情報大餐。看,從火車時刻表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路段火車特別繁忙,我馬上會關注沿途是否有移民現象出現,如果出現了移民,那就敢肯定這個區域範圍內,正在修築軍事工事,尤其是其中要是再有火車來專門運輸軍火和戰略物資,於是我的情報細節,正如你們看到了的,像小說一樣啟承迴轉、豐富多彩,所以我就報告情報資訊說:這個區域已有士兵執行戒備,周邊豎起了嶄新的電線杆,修建的碉堡全部採用澆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外面還有專門用於偽裝的樹木……’
是的,加爾西就是憑藉這樣高人一籌的思維推理和想象力,把那些真正的間諜出生入死都不一定獲得的情報,添枝加葉地片刻工夫就呈現在信紙上,送往了情報處。
眼見為實呀,面對加爾西的這般表演,英國特工震驚之極,立刻將加爾西視為曠世奇才,嘗試著策反他。
加爾西說:“不用規勸,我本來就恨德國,你們盛情相邀,我自然落葉歸根,自然要借坡下驢、名正言順地舉家趕往英國!這是我預料之中的事,我終於成功啦!”
就這樣,加爾西搖身一變,又成了世界史上最不可一世的雙重間諜。
成了盟軍專門給德國人編造假情報的高階間諜後,加爾西對一些意義並不大的情報,總會在第一時間就發出去,可是對那些真正特別關鍵性的情報,總是故意晚了半拍地發出去,這樣即使德軍得到了重要情報,對於一觸即發的戰勢,也已於事無補。
最後,在決定二戰勝負最關鍵戰役——諾曼底登陸行動中,加爾西故意迷惑德軍,讓德國元首希特勒堅信:即使盟軍在諾曼底登陸,也不過是虛晃一槍而已。
直到6月5日,盟軍要實施登陸的前一天,加爾西才向德國發去一個緊急情報,聲稱所有的跡象都表明盟軍即將在諾曼底登陸。
偏偏德國情報官忘記了接收這個情報,直到登陸行動開始後才收到。
諾曼底登陸成功之後,因為加爾西的卓越成就,英王喬治六世親自向加爾西頒發了大英帝國勳章。
而希特勒依然很滿意加爾西的突出奉獻,儘管吃了大敗仗。
於是,加爾西被希特勒特地批准授予了納粹鐵十字勳章,並稱他為“特別罕見的能夠配得上這個榮譽的人”。
最後的最後,加爾西便人間蒸發了,徹底地消失了。
加爾西到底去了哪裡?無論一般的英國人還是一般的德國人,都無人知曉。
直到臨死前,加爾西才告訴了兒子真相。
原來,為了躲避納粹餘黨的報復,加爾西隱姓埋名先去了美國,後遊歷古巴、墨西哥等拉美國家,最後選在不起眼的委內瑞拉定居。
其間,甚至一度用詐死的訊息,迷惑追殺的敵人。
生命垂危之際,加爾西把自己的錢全部捐給了英國情報機構。
之前,加爾西平時僅僅靠開一家小型超市來維持生計,勤勞質樸的樣子,騙過了鄰居,甚至他的家人。
諾曼底登陸勝利71週年前夕,加爾西的兒子將父親的日記公之於眾。
在日記的最後一頁,加爾西寫道:“如果沒有戰爭,我會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編劇。
怎麼樣,老媽?這故事講的沒有大出入吧?”
平果直樂,說:“看來,公主無所不知呀!加爾西是情報間諜業的一大奇蹟。不可複製,只可意會,只能儘量模仿和學習。
都說中國最神秘的是間諜學校。你知道有沒有麼?”
平涵涵興趣俱增,說:“快說說,都有哪些?”
平果兩手一攤,一副無奈的模樣,說:
“我也不知道。
但據說:首屈一指的是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是中國唯一一所間諜學校,全校只有三千人,每年招收200人。全國招收高考分數不高,但綜合素質高的。
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是全國重點高等院校之一,主要任務為我軍培養國際戰略研究、軍事外交、國防外事等專業幹部,同時也為我軍高等院校培養外語師資,是我軍軍事外交和外語專業人才的培訓基地。
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始建於1951年6月。學院設有3個系,設有英、俄、日、法等多個語種,是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碩士學位單位,並與上海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