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
雄獅重達18噸,據說是為紀念歐洲聯軍的勝利,用繳獲的法國軍隊的槍炮熔鑄而成的。
鐵獅下的碑座上沒有題詞,只刻著“1815.6.18”字樣。
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曾在《悲慘世界》滑鐵盧一卷中描述:
大戰的前一天突降大雨,整個滑鐵盧田野變成一片泥沼,拿破崙·波拿巴的作戰主力火炮隊在泥沼中掙扎,遲遲進不了陣地,所以進攻炮打晚了。
失敗由此成為定局。
如果沒有那場大雨,進攻炮提早打響,大戰在普魯士人圍上來之前就結束,歷史會不會是另一種寫法?
這一戰,不僅徹底結束了拿破崙·波拿巴的軍事生涯和政治生命,改變了歐洲的歷史程序,也使這一大片堆滿了六萬多具將士屍骨的土地永遠載入史冊,成為一代又一代人憑弔的古戰場,“滑鐵盧”從此成為“失敗”的代名。【△網w ww..】
平果想:這世界,總是這樣的。失敗把失敗者變得崇高。
滑鐵盧慘敗後,拿破崙·波拿巴被再次流放到大西洋一個孤島上,5年後拿破崙便在島上孤獨地死去。
倒了的拿破崙·波拿巴彷彿比立著的拿破崙·波拿巴更為高大。
維克多·雨果的話,在今天的滑鐵盧得到了確實的印證,在鐵獅峰下的拿破崙·波拿巴紀念館旁邊、進入滑鐵盧鎮的入口處,這個矮子將軍的銅像傲然聳立在一座高高的圓柱形基座上。
一向高傲自大的法國皇帝,身著戎裝,身體略微側斜,兩臂交叉抱胸,兩眼直視前方。神態瀟灑自信,儼然一副目空一切的勝利者姿態。
平果覺得很詭異,比利時人把一個失敗的侵略者的塑像立在自己的國土上,為的是什麼?慘敗之處就是勝利之處?博弈思維。當然,也會有這樣說法,以為這是比利時人之寬宏大氣,這樣做,不只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拿破崙·波拿巴的尊重。
因為在整個歐洲人的心中,拿破崙·波拿巴除了殘忍、暴戾、卑劣外,仍不失為偉大的政治家、一流的將軍、真正的英雄,尤其是他的《拿破崙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體系,奠定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秩序,完全滲入了人心。
這座拿破崙雕像,距滑鐵盧紀念碑不遠,高2米多。
平果走到下面,感覺不偉岸卻詭異。
有幾個比利時人穿著古老的英國和普魯士軍服,扛著古式長槍,逡巡在左右。很是鬼魅。
平果不禁逗留良久,與裝腔作勢計程車兵演員們合影留念。是的,毋庸置疑,平果熱愛拿破崙,讀過很多關於他的書籍,最不能接受他的便是遺棄了初戀女友而迎娶了巴黎風騷美女。
平涵涵拿著一個麵包袋過來,說:“老媽,是不是餓了?給——剛剛出爐的“羊角麵包”哦。好吃得很哈。”
平果毫不客氣,二話沒說,伸手接過了麵包袋,說:“謝謝寶貝,雖然老媽不餓,但是你這簡直就是雪裡送炭啊。剛剛出爐的熱羊角麵包呵呵,肯定噴噴香滴!”
然後,她便大快朵頤起來。
平涵涵得意地笑著,用手一點點撕著吃,很是優雅又斯文。
嗯,這羊角麵包,是平果在歐洲吃到的最鬆軟、最香甜、最具燕麥香的小麵包。
步入布魯塞爾大廣場。
平涵涵說:“這個大廣場,歷史悠久,13世紀時增添了麵包店、布店和肉店。14世紀顯著變化,出現了市政廳。
幾個世紀中,大廣場一直是布魯塞爾舉行重要活動的地方。皇帝和國王在此祭祀。多次舉辦比武大會。
埃格蒙特伯爵和霍尼斯伯爵丟了腦袋處。佛朗索瓦·安尼森被推上斷頭臺地點。
大廣場還目睹了詩人魏爾蘭和蘭波發生的爭執。
維克多·雨果流亡生活時的落腳之處。
1402年開始建造的市政廳佔據廣場一隅的大部分。1480年才大體竣工,由建築師簡·範·魯伊斯布羅艾克為伯岡蒂公爵設計的令人目眩的91米高的尖塔可追溯到15世紀50年代。
布魯塞爾市政廳是一座典型的古代弗蘭德哥特式建築,造型宏偉,空靈高聳,引人注目。
這大樓始建於1402年,它上面的廳塔高約91米,塔頂塑有一尊高5米的布魯塞爾城的守護神聖米歇爾的雕像。
最古老的部分是其東翼。該翼與小鐘樓一起都是在雅各·範·蒂寧(Jacob van thienen)指導下始建於1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