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我就是向日葵(1 / 4)

小說:警婲槑 作者:炫紫

印象派繪畫大師文森特·梵高有句名言:“在某種意義上講,我就是向日葵!”

來到了荷蘭,來到了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自然是必去的一個旅行目的地。

平果自然不能捨棄。

於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週五下午,平涵涵帶著母親平果乘坐7線軌道電車,來到了那繁華、熱鬧又神聖的地方。

一條馬路上,從北向南一路過去,有鑽石廠(鑽石之都)、跨過美麗寬敞的河道、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院、聆聽大提琴手與小提琴手演奏的命運交響曲、阿姆斯特丹標誌性建築物以及梵高博物院。

梵高博物院地址:paulus potterstraat 7, 1071 cx Amsterdam

平瀚涵提前網上預訂了門票,省去了排隊購票的麻煩,才得以迅速順利步入。

梵高博物館建於1973年,館藏梵高黃金時期最珍貴的200幅畫作,佔其作品的1/4。素描幾百件(也有說上千件),還有梵高的幾乎全部書信。

雖然沒有享譽全球的《星空》,但是名作繁多,從早期《吃土豆的人》,再到仿照日本浮世繪的《藝妓》《李樹》,再到《向日葵》《黃房子》《羅納河上的星空》《在阿爾勒的房間》,還有《麥田裡的烏鴉》、一系列自畫像,梵高的色彩從昏暗到鮮明,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遭遇和心情,都可以在他的畫作裡覓尋到細微端倪。

通體玻璃的博物館靚麗又藝術,館內共有四層展廳,以時間線向上衍生。

一樓:梵高的出生,以及一些自畫像。

二樓:從1883年到1889年間的作品,也就是從他離開了神職,決心創作繪畫開始,去巴黎感受印象派的藝術,再到去法國南部的阿爾勒居住,最後精神出現異常,去法國巴黎附近的聖雷米的療養院。他繪畫的時間本來就只有十年光陰,梵高是個和生命賽跑的瘋狂繪畫藝術大師。

三樓:他和親朋好友之間的信件和故事。梵高弟弟提奧對梵高來說,是個不可或缺的極為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博物館圖文並茂地詳細詮釋了這份親情和友情。如果沒有弟弟的支援,梵高至今也無法成為現在人們所知道的梵高。梵高死後不久,弟弟提奧也去世了,兄弟倆被埋葬在了一起。梵高的父母,提奧的妻子喬安娜和弟弟兒子小文森特,梵高的好友高更等人的纏綿悱惻故事,這一層均有攝影圖片、畫作及講述。另外,還有個展廳內,還存有同時代一些畫家的畫作,都是些受了梵高啟發的年輕藝術家。

四樓:梵高在生命最後即1889年到1890年一年間的作品。著名的《麥田裡的烏鴉》,不少人都認為這是畫家梵高最後一幅作品(當然,梵高博物館裡的解說認為不是的,平果自然要以官方為準),但是當平果站在那幅油畫面前,看著天空藍的深不可測,那麼沉重、憂鬱,以及稻草的凌亂狂野,一群群烏黑烏鴉急速飛走,絕望、煩憂、疼痛、不被理解的渺茫與虛妄,平果理解了悲憫情懷濃郁的梵高那時的思量。

梵高是荷蘭乃至世界上最有名的畫家,於1890年7月自殺。

1891年1月,梵高死後六個月,相隨他一生的弟弟提奧(theo)在悲痛中過世,死時只有33歲。

醫生說:“過度的緊張與悲嘆是死因。”

提奧的妻子喬安娜繼承了提奧留給她的堆積如山的油畫和素描,梵高寫給提奧的幾百封信,還有幼子文森特(V.w van Gogh 文森特·威廉·梵·高)。

弟弟妻子喬安娜之前本來對梵高並不熟悉,但當她讀過梵高的信,被深深的觸動了,也被梵高的激情、人生苦難和天才創作所折服。

從此,喬安娜透過自己努力、勤奮、智慧的推介工作,一步一步使世界瞭解了梵高。那時候,無論荷蘭還是法國對於梵高認知率很低,是她經常將梵高的作品借出去,搞展覽,尤其是之後,她將梵高的652封信件匯總成三卷書信集,出版了浩繁的書信,才開始被關注。

1914年,荷蘭出版了三卷梵高書信集(德語版同時出版)。之後各類外語版本。我們的梵高終於被全世界的人漸漸地所熟知。

1927年,喬安娜去世。雖然她很努力工作,但梵高的畫,依然留在家裡。

兒子文森特繼承了伯父的全部作品原作,這對於已成為優秀的技術人員的文森特來說,是寶貴財富也是精神上的負擔。每當他出門工作或遊玩時,家內的這些遺作一定也呼叫著、糾結著他的神經,就好像一想起自己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