亙千里,星峰磊落,氣勢雄偉。遠古黃帝建都於有熊(河南省),堯都平陽(山西省),舜都永濟,禹都安邑(山西省),均在太行山,故自黃帝、堯、舜、禹、湯、文、武、歷代帝王均建都於西北。因西北多山,得天地嚴凝正氣,其龍最垂久遠,形勝完全,上鍾三垣吉氣,宜英雄出於其中,故玄空地理師祖楊筠松說:“自古英雄多出西北。”據記載:紅軍經二萬五千里長徵到達陝北後,曾引起蔣介石的恐慌,擔心毛澤東在西北再受地理之助,威脅其統治地位。後來果真如此。
1935年9月,長征中的中央紅軍翻越岷山的時候,毛澤東在山頂上極目四望,第一次看見了雪峰如海的世界,感受著一個神話傳說的世界。這就是崑崙山。一個毛澤東到晚年都想騎馬去征服的大山。
佇立岷山峰頂,感受橫空出世、似見非見的崑崙,毛澤東體會到人類的過去,暢想著世界的未來,構思出一首《念奴嬌?崑崙》——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1935年10月7日,毛澤東率陝甘支隊跨越甘肅和寧夏交界的六盤山。這是紅軍在長征途中翻越的最後一座高山。隨後,作《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走下六盤山,毛澤東對身邊的人說:從江西算起,我們已經走過了10個省,下面就要進入第11個省——陝西省了。那裡是我們的根據地,就是我們的家了。到家了,長征就要結束了。
如山一樣的沉重伴著這位湖南男人。倏然回首,身後留下的一串串上山下山的足跡,已流於筆端,塗抹成一行行感人至深的文字——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山,不再那麼兇險了。巨龍一樣的五條大嶺不過是微波細浪,氣勢磅礴的烏蒙山脈不過像滾動泥丸。金沙江兩岸高聳入雲的山崖給人的也只是一種“暖”熱,被敵人抽去橋板的大渡河上高懸的鐵索,也只是有點“寒”意。連眼前岷山的千里風雪,也已變成讓人更加歡喜的美景。
1935年底,剛剛在陝北落下腳跟的中國紅軍,依然身處在一個危機四伏的世界。
僅陝西一帶就有張學良的東北軍,楊虎城的西北軍,西面是“馬家軍”,往東是閻錫山的晉軍。這幾十萬人馬,都奉蔣介石之命要“圍剿”不足一萬的中央紅軍。
1936年2月,紅一方面軍以“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的名義,在毛澤東、彭德懷、劉志丹的指揮下,從陝北清澗渡過黃河,發起東征戰役,目的是到山西西部開闢局面,然後轉往綏遠直接對日作戰。。 最好的txt下載網
關於山:激凸南蠻呈剛烈(10)
這次渡河東征,雖沒有達到原定的戰略目的,卻擴大了紅軍,在山西十幾個縣開展了工作,為稍後在河東一帶建立根據地埋下了伏筆。
毛澤東在陝西清澗縣袁家溝籌劃渡河時,雖是初春二月,黃土高原不僅冰凍未化,反而飄起鵝毛大雪,彷彿是要為出征的紅軍將士們壯壯行色。
看著這一切,一種神聖的使命感就像火團一樣,在毛澤東的胸中燃燒起來,千古絕唱《沁園春?雪》,就這樣誕生了——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人物,還看今朝。
一年後的清明節這天,中國大地上兩個陣營的領袖──毛澤東和蔣介石,同時派代表來到這裡,祭奠共同的祖先,攜手抗日。黃土高原,海拔最多也不過2000米,他就在這樣一個高度,與蔣介石聯手趕走日本人後,謀劃著推倒“三座大山”。
這個湖南男人做到了。從他進駐西北坡後,不到4年,他將鐘山,這座諸葛亮稱為“鐘山龍蟠,石城虎踞真帝王都”,踩在自己的腳下。
遍地英雄下夕煙
1949年4月24日下午。北京。香山。雙清別墅。涼亭。一個安坐如山的男人。他在靜靜地看報,報上是他自己親手寫就的新聞——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