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西北武陵源頭鑽出來的男人,憑著菜刀殺出條血路,最後躺成張家界天子山第1萬座高峰。這男人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武陵山石敢當,一把小小的菜刀對付著各類魑魅魍魎,由南到北,由北到南,“重整河山待後生”。這男人性情開朗,胸襟開闊雍容大度,在人生征途總能夠化險為夷,化敵為友,一份心境一枚膽,決勝負於掌中。這男人喜抽菸鬥,留短鬚,好騎馬,體格健壯,槍林彈雨幾十年,卻從未負過傷。在這樣的男人身邊,會感到安寧和溫馨。這個湖南典型的湘西男人就是元帥賀龍。
賀龍,原名賀文常,字雲卿。1896年出生於武陵山中桑植縣一農民家庭,少年時趕過馬幫。1917年12月,賀龍與另外一名青年手持兩把菜刀,襲擊了護送縣長的衛兵,奪得兩支“漢陽造”步槍,爾後組織起武裝。賀龍當上了紅軍軍長,帶領幾千湘西弟子轉戰武陵山脈。在賀龍的影響下,他一家人參加了革命,大姐、二姐、妹妹與弟弟等先後犧牲。抗日戰爭期間,賀龍曾同蔣介石有過一面之見。蔣隨口問起賀龍家人可好。賀龍頗有些激動,他回答說:“我家的房子被燒了,全家80多口人全被殺光了,只剩下我一個拿槍的。”蔣介石十分尷尬,一時無言以對。這就是袖裡“菜刀”膽氣粗的賀龍,一個如湘西石筍般頂天立地的湖南男人,一個一生酷愛體育活動,散打定能奪金摘牌的男人。
正是這樣一個男人,率武陵山與羅霄山遙相呼應,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左膀右臂。在羅霄山脈三灣裡,湖南人毛澤東對秋收起義部隊進行整編。毛澤東即興用“賀龍兩把菜刀鬧革命”的故事鼓舞戰士們,他說:“賀龍同志兩把菜刀起家,我們現在不只兩把菜刀,我們有兩營人,還怕幹不起來嗎?”
豪情萬丈羅霄山
還有一類湖南人,膽從火中生,路遇不平就像火山一樣不可抑制地噴發出深埋在地下的岩漿,熊熊的火焰一瀉千里,以此展示自己的殺力和不可抗拒,充滿著生活的刺激和發洩的*。風雨過後迴歸最初,蔥綠如是。這讓人想起羅霄山,想起湖南東方與江西毗鄰的羅霄山,想起曾有過火山活動徵兆的羅霄山,想起出入羅霄山脈的那些人以及關於他們的前天與昨天。
武功山為羅霄山脈最高峰,往北便是風景秀麗盤繞300裡的煙花瀏陽大圍山。圍山腳下飄蕩著無邊植被,放逐著驚險灘頭。再往北是平江黃金洞,盛產高度橙色的黃金。往南是湖南攸縣的酒埠江。明月山上一眼溫泉,噴傾著繁忙中愜意與寧靜中的和諧。酒埠江畔盛產3種農產品:蒜、姜和辣椒,稱“湘東三辣”,這三重辣味足以抵禦北來的風寒,給人以極大的耐力與韌性。再往南就是800裡井岡山,一片綠色的汪洋。羅霄山的最南,是浩瀚的東江水庫,號稱港澳飲水池。優美的空氣,潔淨的水質,足以滿足以對環境苛刻著稱的銀魚生長繁衍,也衍生出湘南著名特產郴州罈子肉、臨武鴨和東江火焙魚……
羅霄山橫亙在華東和中南之間,綿延數百公里,僅有個口子,交給萍鄉與醴陵相鄰處的一塊肥沃的盆地。這個決口盆地,當仁不讓地成了人流物流和多種文化會合的承載點。江南歷經數次血洗之後,政府與民間組織過多次湖廣填四川大遷徙活動。羅霄山成為移民必須逾越的第一道障礙,山口要道也就必然成為祖堂宗廟最為集中的地方,從江西吉安到湖南醴陵,萍醴孔道的兩側成為江南能夠和贛粵交界的梅山古道相媲美的祠堂宗廟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 。。
關於山:激凸南蠻呈剛烈(5)
“老子本姓天,生在大山間,當兵與吃糧,要死卵朝天。”這是當年革命的湖南人,在羅霄山脈湖南段一個山頭上用石灰寫下的誓言,廂桶大的字20個。羅霄山脈孕育了眾多的天地精英。一位位在近代革命歷史上叱吒風雲的人物從這裡走上歷史舞臺。
譚嗣同,瀏陽市城區人,是中國3000年封建社會第一位試圖改良社會,並竭力尋求出路,最終為自己的理想慷慨捐軀的革命志士。士大夫出身的他,沒有貪圖高官厚祿,沒有安於現狀,而是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鼎力革新,以延續千瘡百孔的清朝的命運。
寧太一,醴陵人,面對同樣病入膏肓的晚清政府,他選擇的是另外一條道路:奮起抗爭,改天換地。而且,他很快就找到自己的同志,熱情投入到同盟會的懷抱。寧太一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實幹家,一旦找到革命理論支撐,立即啟動他的暴力救國曆程。1905年,他的同志在羅霄深處的醴陵麻石發動萍瀏醴起義,遠在日本的寧太一立即接受委任,隻身回國。這次起義動員了10萬之眾,和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