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每年中秋都做禮餅?”蘇纓吃驚地問。
禮餅是J省的傳統小吃,口味亦鹹亦甜,甜鹹適中,厚度大概兩厘米左右,大小估計和蔥花餅差不多,做法當然更考究,陷中冬瓜條、醃肉、蔥花、花生、芝麻等等什麼的一應俱全,皮薄如紙,餅餡香肥軟潤。
蘇纓小時候逢年過節,大人總會買上幾隻,切成小塊,當做月餅,那時候月餅是奢侈品,比禮餅貴多了,而且也沒現在這麼多花樣,就是裝在紅色的塑膠袋裡。
後來生活條件好了,不要說禮餅了,月餅都不稀罕了,而且禮餅中的小肉塊都是用醃過的肥膘肉,不是啥健康食品,愛美要身材的女孩子更不會去買了,城裡賣禮餅的地方也越來越少了,近乎絕跡了,沒想到桂圓村還保留著做禮餅的習俗。
“其實禮餅真正是男女訂婚的聘禮,俗話說‘禮餅方有禮,其他不為禮’。現在一般家裡有什麼喜事、大事,比如說家裡的老人大壽,比如說家裡添丁,比如說閨女出嫁,還有家中喬遷新居、蓋新房都要用上禮餅,拜祖先供月亮也要用上。”
“聘禮要用禮餅?難怪啊,我有個同事是鄉下的,他結婚的時候就沒分喜糖給我們,分了禮餅,也是自己家做的呢,我們當時心裡就覺得他特別奇怪,原來還是傳統的民俗啊。”
“可不是嘛,到你們這一輩,老祖宗的東西就都不知道了。傳說三國的時候周瑜、孫權為借荊州的事情惱恨劉備。聽說劉備的夫人新喪,便設下計謀,以孫權的妹妹為釣餌,假招劉備為婿,以取荊州。軍士諸葛亮給劉備出主意,派趙雲相陪,取快船十隻,隨性五百人,前往南徐娶親。
劉備先去南徐拜見喬國老,帶五百兵卒在城中採買果品、豬羊,散發餅耳,大造輿論,促使國太乾涉,上演了一出甘露寺。孫權不敢殺劉備,弄假成真,使劉備成其好事,鬧得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從這以後,民間就形成了定親送耳餅這一風俗,而這種耳餅被稱為禮餅。”
“真的假的啊,這樣也能扯上關係?”蘇纓不太相信。
“過去老人就是這麼說的,”張得寶擺出一副愛信不信的樣子,“訂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