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成為魅影的重要基地。東南亞(包括日本)是蕭然目前最看重的,而歐洲則是列在第二位,能夠統治歐洲就意味著徹底的狙擊了好萊塢。第三步才是衝擊北美,第四部便是架設全球發行網路,無孔不入的侵佔著全球每個角落的市場。
不過,在蕭然的記憶裡,歐洲市場的淪落不僅是因為當地電影不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對放映設施和環境的忽略,歐洲電影從1960年極盛時期的四萬多家電影院減少到1995年的不到兩萬家,而整體座位乾脆由一千八百萬個減少為四百萬。
而與同期的比較,美國電影院則由1960年的一萬八千間增加為1995年的兩萬六。儘管每間放映廳的座位由六百減少為兩百,可是卻更主要的把投資放在了裝置及環境上。
有這樣的例子為證,讓蕭然如何不重視電影院的改造問題。下半年裡,蕭然將里奧公司的股票作為抵押,在法國拿到貸款收購了一條院線。再進行改造之後,明顯在裝置和舒適度上要超過了其他的院線,結果這條院線為魅影公司帶來大量收入自然是不提了。
而海森集團終於還是抗不住了,海樂集團已經被勒令整頓了,現在就只差說一句停業了。理由非常簡單,當初做假票房的事是蕭然安排的,現在在安排之下,超市總經理踢爆出來,海樂集團自然是信譽掃地。
本來像這樣的事只是重重罰款的(怎麼我總覺得港英政府是趁機斂財?),可是在四大公司的聯手壓力之下,港英政府很快便做了最嚴重的處罰。在這樣的情況下,溫博文如果再不拋售,那簡直就是蠢貨了。
四大公司如約拿到了各自分配的利益,以相當低的價格拿到的。溫博文對此是有些鬱悶,不過,對比吞併方家拿到的財富,這就少了許多。
蕭然拿到的不止是亞視,還有新藝寶的幾個藝人,比如Beyond這隻樂隊。最重要的是,蕭然指示天下基金拿下了金公主院線,隨後便以在購入價格上浮一成的價格出售給了魅影公司。花了不少錢將那條院線改造之後,更新了裝置,這金公主正式併入映畫院線,成為全港最大的院線。
而魅影亦正式開始了再一次與實力相配的重組與分拆,製作部分拆後命名為魅影映像。映畫院線亦分拆出去,成為魅影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報紙和雜誌進行了合併,更名為書香傳媒。
亞視因為得到了蕭然的極度重視,魏東靈親自出馬整頓重組,成為魅影旗下的全資電視臺,宣告了與無線打對臺的開始。而後期製作部門一樣進行了分拆,命名為思維。音像部亦是獨立出去,命名為四海。
還沒有剝離的之一就有電腦特效部門,這個部門花錢就好象流水一樣,單只是上半年,魅影就在這上面起碼丟進了三億。這讓蕭然很鬱悶,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或者還不如直接收購光魔來得更好。
徐可以及黃白鳴等著名電影人以及一些剛起步的未來紅星紛紛投向魅影,而那對姐妹花亦即將推出首張個人專輯了。一時之間,魅影聲勢之大,赫然超越了嘉禾,大有凌駕於嘉禾之上,隱為香港頭號電影公司。
而在下半年裡,魅影一共開拍了大約十四部影片,投資了九部影片,共發行三十三部影片。其中不乏《法內情》以及其他的經典之作,捧紅了不少電影人和演員。
嘉禾當然非常不爽,可是下半年裡,除了不是在黃金檔期上映的《小鬼當家2》在票房上贏了魅影一仗以外,其他的片子全都敗了。在發行方面,嘉禾亦不如魅影伸的手長,就是有不滿都只有藏在心頭裡。
在魅影的擴張上,進展亦是頗快,可謂是進入了一個黃金時期。在韓國成功的收購了一條院線,在臺灣和新加坡亦拿下了一條院線,惟有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小國,蕭然沒有涉足其中,因為那實在很不划算。
而魅影亦在日本和韓國開設了分公司,以便於參與當地電影的投資。在總部得到磨礪的職員們有能力者均被提拔到了高位,或者被“發配”到別的國家享受開國功臣的待遇。而在公司裡學到蕭然灌輸的新穎先進理念的員工們都在自己的位置上乾得很好。
一時間,魅影公司就好象一種病毒一樣迅速蔓延擴散開……
終於到了1989年2月,這是至關鍵的一年,蕭然希望自己能夠在今年拿下好萊塢電影公司,以及光魔。已經上市的光魔其實不是很難對付,蕭然已經讓房小強在美國悄悄的進行操作了,希望能夠盡力拿下這家在未來控制了全美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特效製作的公司。
而這一年魅影公司各部門的年度報告亦出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