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3 / 4)

小說:民國大文豪 作者:浪劍飛舟

下,林子軒就等著收穫了。

在回國的郵輪上,徐至摩有些黯然,開始埋頭寫詩,想把思念訴諸筆端。

林子軒想著國內的情形,心情同樣不好。

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日本的侵略,留給中國的時間不多了,他還要做些什麼,他必須要做些什麼。

既然穿越到這個世界,就要改變未來。

這時候,甲板上傳來叫喊聲,林子軒來到甲板,和郵輪上的乘客一起看向大海。

在大海深處,有一隻看起來像是鯨魚的動物在不停的翻滾,掀起巨大的浪花,也有乘客說是螃蟹,但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螃蟹。

林子軒起初並不在意,但看了一會有種莫名的心悸。

這件事只是旅途中的小插曲,他和徐至摩在八月份安然回到上海,受到媒體的熱烈歡迎。

隨著中國出版社的人員返回上海,有關中國加入國際筆會的細節成為新聞報道的熱點,還有林子軒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事情更是被熱炒。

有位上海的史學家公佈了一封電報,正是林子軒拒絕斯文赫定的那封電報。

說明了林子軒為了國家利益拒絕了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誘惑。

這讓林子軒的聲望達到了頂峰,真正成為中國文壇的領袖人物。

魯訊同樣拒絕了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劉半儂曾向斯文赫定提議魯訊入圍諾貝爾文學獎,並讓臺靜儂寫信給魯訊詢問意見。

“諾貝爾賞金,梁啟朝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得不到。”魯訊寫信拒絕道。

林子軒的回國引發了一陣輿論熱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熱潮總會過去。

只有等到10月份,瑞典文學院宣佈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名單的時候才會熱鬧起來。

林子軒對此不抱太大期望,他的心態很平和,只要活著,總有獲獎的那一天。

1927年10月8日,魯訊從廣州來到上海,和許廣評住在閘北區虯江路景雲裡23號。

他們對外宣稱,說是許廣評幫魯訊校對文稿,魯訊住二樓,許廣評住三樓。

許廣評對此頗為坦誠:“關於我和魯訊先生的關係,我們以為兩性生活,是除當事人之外,沒有任何方面可以束縛,……不必要有任何的俗套。我們不是一切的舊禮教都要打破嗎?”

就這樣,林子軒、胡拾和魯訊都在上海生活,只是他們的交往變少了。

每個人身邊都聚集著一批文學青年,把三人當作導師,走著不同的道路,並且漸行漸遠。

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未完待續。)

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重要的一場演講

1935年10月12日,瑞典諾貝爾委員會宣佈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是林子軒。

林子軒獲獎的作品為《1984》。

獲獎理由是:他以深刻的洞察力,無與倫比的寫作才華,冷峻的筆鋒,表現了世界的困境和對未來的擔憂。

進入30年代,隨著林子軒寫出一部部經典小說,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呼聲越來越高。

這給諾貝爾評選委員會很大的壓力。

以前還能以林子軒年輕,寫作的小說大多以西方為背景,富有爭議性等理由來拒絕。

可隨著《京華煙雲》、《圍城》、《蘇菲的世界》、《等待戈多》、《五號屠場》等一批小說在西方的出版,那些理由已經不再成立。

每年到了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的時間,林子軒都是備受矚目的人物。

一旦獲獎者不是林子軒,評選委員會就會遭到媒體的批評,讓那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鬱悶不已,他們是無辜的。

或許是真的不想忍受這種壓力,在林子軒35歲的這一年,評選委員會選擇了林子軒。

訊息傳到國內,媒體沸騰,這是中國文化界的巨大榮譽。

相對於媒體的狂歡,林子軒卻高興不起來,他此時出國領獎將會有極大的危險。

由於這些年和日本的鬥爭,日本已經不止一次的企圖刺殺他,在上海投靠日本人的漢奸甚至成立了專門針對他的機構。

林子軒只有在法租界才能保證自身的安全。

日本只是其一,上海的各國情報機構都在監控著林子軒的一舉一動。

自從《高堡奇人》被各國重視一來。尋找這本小說作者的行動一直都在進行之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