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魯訊後來的說法。
這還不算,劉半儂雖然在新文學的發展中和守舊勢力打了幾場硬仗,在新詩、小說、雜文、翻譯等方面都有不俗的成就,但心情並不舒展。
他沒上過大學,沒有留學經歷,更沒有博士頭銜,因而受到具備上述條件的人的輕視。
他與胡拾同歲,同時進北京大學,胡拾前呼後擁,風光無限,而他則被批評思想淺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留學背景,沒有博士頭銜。
他因此憋了一口氣,發誓出國留學,掙個博士學位,堵住別人的嘴!
於是,在1920年2月,劉半儂爭取到出國留學的機會,攜妻女到英國留學。
這說明出國鍍金的重要性。
無論是新文學派別內,還是在社會上廝混,都是如此。
林子軒如果不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校友,胡拾也不會出聲支援他,這就是無所不在的圈子。
看起來很勢利,卻是真正的現實。
這一次,他的《亂世佳人》在美國熱銷,又贏得《老人與海》的版權,自然在國內文壇引起強烈的反響。
畢竟,以前還沒有中國人寫的小說在世界上獲得如此讚譽過,當然這是指還活著的作者。
《紅樓夢》在1830年就有了英譯本,據說翻譯的亂七八糟,導致外國人和中國人看的不是同一本《紅樓夢》,不過還是在國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剛剛傳來季鴻明是《老人與海》作者的時候,報紙上甚至稱呼他為中國文壇的希望,此刻林子軒載譽歸來,報紙自然是要誇讚一番。
這得益於《新聞報》對整件事的跟蹤報道。
如此曲折離奇的官司,幾乎可以當成故事來看了,特別是最後用放電影的方式找出真相,在讀者看來有點看《包公案》的意味。
對於有聲電影,中國讀者還不是太熟悉,所以才覺得新奇有趣。
讀者喜歡看,報紙就願意刊載,記者們也四處尋找和林子軒有關的新聞。
因為時間和距離的關係,當美國有關林子軒的新聞熱潮消退的時候,中國這邊的媒體才剛剛開始熱炒。
記者打聽到林子軒所搭乘的郵輪,估算了時間,在碼頭上等候,獲取第一手的新聞素材。
只是如此一來,林子軒就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自古文人相輕,就有人看不慣別人的好。
有人開始找麻煩,批評林子軒寫的小說都是講國外的故事,對國內的民眾漠不關心,這樣的文學家不要也罷。
還有人覺得林子軒拋棄了傳統文化,寫的文章直白無趣,毫無文采可言,這就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惡果。
這是在批評《老人與海》的文筆不好。
甚至有人直接罵林子軒崇洋媚外,在國外寫豔情小說,丟人現眼。
這人根本沒看過《亂世佳人》,就從小說的名字上自己腦補,說這是一部豔情小說,還說的有鼻子有眼的。
他直接拿《桃花扇》裡的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故事來說事,認為林子軒只是把這個中國故事放到美國的地方重新講了一篇。
他還非常好心的提醒美國人不要被林子軒騙了。
對於沒看過《亂世佳人》的國內讀者來說,聽了此人的介紹,也被混淆了是非。
這就是二十年代中國的文壇,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林子軒不知道他剛剛回到上海,在面對讚譽的同時,也面對著攻訐。
第八十一章 文壇瑣事
林子軒回來後就從平禁亞那裡瞭解到了情況,連那位汙衊他抄襲《桃花扇》的人也查清楚了,是鴛鴦蝴蝶派中一位老資格的作家。
即便此人用了筆名,可那文筆和嘲諷的風格大抵相同。
平禁亞又出身鴛鴦蝴蝶派,在圈子裡一打聽就知道了,所以說,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這真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林子軒頗為感慨。
他知道這些攻擊他的人無非是心生嫉妒,不願意看到新人出頭,來和他們搶飯碗。
這和當初《尋秦記》的遭遇何其相似。
然而,此時的林子軒已經不是剛回國的時候了,他手裡有自己的報紙和雜誌,有自己的喉舌,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
只要把《亂世佳人》刊載到報紙上,讀者自己就能分辨出和《桃花扇》的區別。
謠言不攻自破。
原本林子軒還擔心國內的讀者看不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