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1 / 4)

小說:民國大文豪 作者:浪劍飛舟

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三條路

林子軒的文章叫做《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之我見》。

他開篇就提出了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並不矛盾,也不對立,而是可以互相融合,相輔相成,從而形成有中國特色的新文化。

中國文化偏向於精神,可以稱為精神文明。

西方文化偏向於科技和物質,可以稱為物質文明。

當兩種文明碰撞的時候,沒必要一味的推崇一種文明,從而把兩種文明人為的割裂開來,而是應該用開放和包容的心態,接受新文明的同時,繼承舊有的文明。

精神文明偏向於道德,物質文明崇尚科學。

兩者的融合能夠讓我們在追求科技的同時謹守道德的底線,有了道德的約束才能更好的發展科技,這是互為補充的關係。

他批評了新文化的過激論調,指出全盤否定傳統文化的弊端。

那就是失去本民族文明的根基,一味的推崇西方科技,最終就是被西方文明所同化。

他還批評了保守勢力思想的狹隘,對於西方文化,不能一味的排斥,要敢於接受新的文明,不能固步自封。

林子軒第一次提出了新文化的第三條路的觀點。

對於傳統文化的繼承問題,他提出了要有選擇的對待,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比如封建禮教中對於女子的迫害應該批判,而一些基本的道德準則要繼承。

儒家提出的“仁義禮智信”是中國社會普遍的道德規範,難道也要批判?

儒家文化中也有真儒和腐儒,不能一概而論,孔子的儒學和程朱理學差異很大,所以我們要研究傳統文化,從而加以區分。

西方文化同樣駁雜。只是一個統稱,美國文化和歐洲文化不盡相同,歐洲各國的文化也不相同,西方各國的文化之間也在爭論不休。

不要看到是從西方傳來的就是好東西,盲目的崇尚西方文化,只有適合中國的才合用。否則腳上穿著小碼的鞋子,不僅走不快,還要活受罪。

林子軒的文章可以說把目前中國思想界的學者差不多都批判了,自然引起了強烈的反彈。

有人說林子軒是在唱老調,在清朝末年洋務派就提出過“中體西用”的論調。

這是洋務派向西方學習的指導思想,也就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中學”指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儒家學說,“西學”指近代傳入中國的自然科學和商務、教育、外貿、萬國公法等社會科學。

以儒家學說為根本,以西方科學為實用。

這是在歪曲林子軒的觀點。

洋務派的“中體西用”可沒有批判儒家學說的意思,反而是為了維護儒家學說的正統地位。也就是封建體制,是為清政府繼續統治服務的。

林子軒贊同批判傳統文化,和洋務派的觀點截然不同。

保守勢力認為林子軒是打著傳統文化的旗號提倡西方文明,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不能和西方文化融合,那是對傳統文化的玷汙。

他們極端排斥西方文化,不允許西方文化進入中國。

以陳獨繡為首的激進派則認為林子軒是對保守勢力的妥協,新文化以打倒舊文化為目標。不需要妥協,他們反而覺得還不夠激進。

於是。在保守派眼中林子軒是激進派,在激進派眼中林子軒是保守派。

不過,也有少數人覺得林子軒的這種觀點很新穎,把中國和西方兩種完全不同的文明進行融合,這是一項很有開創性的工作。

在接下來的幾天內,這種爭論甚至超過了泰戈爾的新聞。

對於林子軒所謂的“第三條路”。各方把林子軒定義為了“妥協派”,就是既不贊同保守派,也不贊同激進派。

對此林子軒頗為無語,他並不是妥協,而是提出了一種可行性的方案。

但保守派和激進派在論戰中只看立場。不去管林子軒的觀點有沒有可行性,就算他們覺得林子軒的說法有點意思,也不會理會。

這就是這個時代思想界的混亂狀況,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堅持的是對的。

同時,對他歪曲的攻擊也不少。

甚至有人認為林子軒的那首《沁園春》是用來吹捧泰戈爾的,把泰戈爾當作這個時代的風流人物,為此不惜貶低歷朝中國的皇帝。

這種不瞭解事實而隨意歪曲的情況也是民國文壇的一種風氣。

他們還拿林子軒寫通俗小說的事情說事,認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