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怎麼就一時昏了頭,明知道那些糧食有問題。仍拿了那白花花的銀子將糧食吃下來。現在可不就是被燙了手嗎?
到時候朝廷來追問那些糧食的下落。他們又該怎麼交代?
想及這個問題,這些商人也都在心裡暗自嘀咕,他們這些年每年都會在同一時間段低價買入一批糧食。正因為察覺到這其中有問題,所以他們也不敢一直將這些糧食留在手裡,於是一拿到糧食就以比市價低一成的價格賣給了相熟的糧行。
這本來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可在現在傳出皇上有意嚴懲涉及官糧案的商人的訊息之後,眾多商人深感自己等人就是一根繩子上拴著的螞蚱,這才聚在一起想對策,論及這些年低價收來的糧食去向,居然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
他們這麼多人收來的糧食,居然都是或直接或間接的賣給了同一個糧行。
這讓眾多人都隱隱有了種這其中藏有陰謀的預感。
那個糧行的幕後之人,這些年算下來,已經收了一個天文數字般的糧食,那麼,他收如此多的糧食,又是為了什麼?
再聯想到如今正是大旱導致糧食減產的關鍵時刻,而糧倉裡的糧食卻被盜賣一空,若是這時候有人趁亂煽動百姓鬧事,而這個人被後又有著大量的糧食做後盾……
不用想後面的,就足以讓眾多商人們忍不住打個寒噤了。
別以為做商人的就只對銀子敏感,商人也會擔心若是時局不穩會給他們帶來怎樣的不利影響。
如今大武朝這太平盛世,正是商人們夢寐以求的好時代,但現在看來,因為他們的貪圖利益,有可能,就會對這他們極為滿意的太平盛世造成不良影響?
這些商人們是心驚又後悔,可這世上沒有後悔藥吃,再如何後悔,這些也都已經成為事實。
所以他們只能想,要如何規避因這些糧食而產生的危險。
若是讓朝廷之人知曉了他們賣出去的被盜賣的官糧都被同一人集中收了去,就算他們知道自己是無辜的,但朝廷官員會姓他們的說辭嗎?
許久的討論之後,眾多商人都一致決定,一定要對這件事守口如瓶。
事情到這裡,其實無論是商人還是朝廷官員,因為並未能確認那些流言的真實性,雖然心中警惕,但行事到底也算剋制。
可就在這時候發生的一件事,卻生生將雙方的這種剋制給打破了。
事情的起因在一個青樓女子身上。
那些商人之中有一個叫張有財的人,別看他的這個名字很土氣,可在商場上,卻是眾多人都一致認同的老辣。
這個張有財沒別的什麼嗜好,除了喜歡銀子之外,就好些美色,因此是當地最好的青樓天香閣的常客。
這種又有銀子又大方的客人,當然是青樓老鴇及姑娘們的最愛,所以就連天香閣裡號稱賣藝不賣身的清倌頭牌天香姑娘,張有財也得以成為她的入幕之賓。
天香姑娘可是當地有名的清倌,平時不知道有多少公子哥捧著大把的銀子只求見她一見都不能償願,如今卻肯為一個空有銀子的四十幾歲的胖子展露歡顏,這當然惹來了其他傾慕天香姑娘之人的嫉恨。
張有財與其他同行們碰過頭商量好對策之後。想著最近這段時間因為這盜賣官糧一案緊張了這麼久,如今雖然局勢仍有些緊,但到底也應該抽個機會放鬆放鬆才是。
於是,只稍猶豫了一下,張有財便決定去天香樓。
張有財去天香樓當然是為了見天香姑娘,這天香姑娘往常做出一副最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樣子,可是張有財是個商人,他只知道只要利益大到一定程度,就足夠人出賣一切,更何況只是一個已經在風塵裡打滾了這麼多年的清倌。
這不。一疊數字讓人無法拒絕的銀票砸下去。號稱賣藝不賣身的天香姑娘,還不是照樣在他身、下婉轉承歡?
那大把的銀子花下去,張有財可是將天香姑娘包了下來。
他本以為,他出了這麼大一筆銀子。雖然並未將天香姑娘從天香閣裡贖出去。但也足夠讓天香姑娘從此再不見客。只專心等著他有空時去見她才是。
可是,他倒是忘了他是怎麼用銀子打動天香姑娘的。
所以,當有另外一個人同樣砸下大筆銀子時。第一次沒能忍住誘惑的天香姑娘,當然再一次伸手接了那銀子。
張有財來到天香樓時就發覺老鴇的面色有異,察覺到不對勁的他一路衝到天香姑娘的閨房,正好就將正在床上翻滾著的兩人堵了個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