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旋即向華夏提出斡旋請求。在這份請求中,緬甸答應從夏緬邊境、緬暹邊境撤軍並向華夏割讓緬北克欽地區、向暹羅割讓撣邦東南部地區,向阿拉幹割讓欽邦南部地區、允許緬南土司獨立、允許撣邦西北部土司獨立。
表面上看起來緬甸方面已經放棄了相當多的利益,然而對於緬甸來說,上述地區都是貧瘠的羈絆之地,並非不可割捨,反過來若能依此渡過眼前的危局,讓搖搖欲墜的東籲王朝騰出手來整頓內政的話,日後緬甸未必不能收復上述地區。
不過達寧格內王的算盤雖好,可秉承上意的雲南鴻臚使卻堅持之前華夏方面提出的將上丹那沙林交給暹羅、下丹那沙林地區的緬南土司獨立以及伊洛瓦底江西岸地區割讓給阿拉乾的要求並堅持緬甸派王子重臣穿囚服前往雲南追掉前明永曆皇帝了結因果的主張,這是緬甸方面不可能接受的,兩國使者因此不歡而散。
此時,英法荷三國東印度公司也向緬甸方面表示,自己並無圖謀緬甸領土的想法,只是不願意在即將到來的戰爭中與強大的華夏為敵,因此只能實施武裝自衛來保證中立,一待緬甸與華夏之間的戰爭結束,他們將恢復正常貿易。
英法荷三國東印度公司的答覆與華夏方面強硬的表態,讓阿瓦王庭徹底打消了最後一點幻想,只能積極的投入戰爭的準備中去,只是北上的使者帶回來一個奇怪的資訊,雲南境內並無戰爭動員的跡象,難不成夏軍並不準備入侵緬甸,一切只是為暹羅和阿拉幹入侵釋放的煙霧,亦或是使者看到的並不是真相,在他的視線之外,夏軍已經萬事俱備了。
迷惑充滿了整個東籲王朝,由於不能排除夏軍自北而南進攻的可能,十餘萬緬軍只能留滯在緬甸北方,在浪費寶貴的糧秣的同時,眼睜睜的看著時間進入十月。
武成二十一年十月初三,準備多時的暹羅軍,越過他念他翁山脈進入緬甸境內,南線大戰由此正式開打。
695。緬甸(3)
華夏武成二十一年前後的暹羅軍是一支仿效夏軍陸師步軍設立的半火器常備軍………這支部隊以軍府為基本戰術單位,每個軍府額定兵員一千人,具體編為二個火槍百人隊、一個火炮百人隊、四個冷兵器百人隊、兩個伕役百人隊和軍府直屬的傳令兵、旗號手以及僧侶、醫匠、工匠、象夫等輔助單位………從編制上來看,暹羅的一個軍府大致擁有二百五十支左右的火槍和三門口徑不一的野戰炮,火器裝備率接近三成,因此就表面上的戰鬥力而言,在整個中南地區都是非常強大的。
而根據吳敦勝目前獲得的情報來看,為了能一次性擊垮緬甸軍的阻擊,這一次暹羅方面出動了全部四十七個軍府中的三十五個。
相比暹羅人強大的實力,吳敦勝手中的緬甸軍就有些不足看了………除了人數上有優勢,火炮總數大致相等外,其他方面遠不如訓練有素的暹羅人………好在吳敦勝也算是有能力的宿將,接手這十萬大軍才幾個月,就在修建大量邊境堡塞的同時,粗粗把一干原先怯懦的農夫訓練成了初步能上戰場計程車兵。只是單憑這一點,並不足以抵擋凶神惡煞的敵人,因此,吳敦勝便擬定了以防禦戰為主的拖延策略。
應該說吳敦勝的策略是高明的,暹羅人越崇山峻嶺而來,糧食運輸的壓力是十分巨大的,因此速戰速決才是他們最好的選擇,否則,一旦困頓於緬甸人的重重堡寨,不但銳氣會逐漸消耗,而且龐大的物資消耗也會拖垮暹羅人的經濟。
暹羅人也是如此認知的,所以在一開始就對緬甸軍的堡塞進行了強攻。只是攻城一方向來要比守備一方要付出更多的代價,而在兩軍擁有的火炮數目及炮火威力大致相等的情況下,兵力更多的緬甸軍顯然要佔盡了優勢。
“陛下,這樣下去只怕還沒有打到毛淡棉,暹羅人的血就流光了。”激戰十餘日,以三千多傷亡奪取了緬甸方二十餘處營堡,可謂戰果輝煌,然而整個暹羅軍依舊止步在高加力地區並無寸進,這就讓暹羅方面產生了焦躁。“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大城王朝第二十九代君主泰薩王端坐在那半天不說話,直到下面的將軍們又一次鼓譟起來後,這位因多次割讓東南領土而被國內貴族稱為闇弱之主的國王才緩緩開口道:“不打就能繞過緬人的營堡進入毛淡棉了?”
“這場戰爭華夏也有份參加,總不見得我國在此拼命,漢人坐享其成吧。”一位昭披耶如是說道。“我們可以派人催促華夏方面儘快出兵,以迫使當面之敵退去。”
“你們怎麼知道華夏沒有出兵?”泰薩王搖了搖頭。“再說了,這是暹羅發起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