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部分(2 / 4)

放心,這筆錢不用你們出,去告訴日本人,伊豆列島還給他們,十年內支付一百萬貫的贖島費,另外收回給孫都總管的田產,內廷會花錢買下來,這筆錢應該也夠總督衙門償還預支購地款利息及補償孫都總管這些年損失了。”

“聖上,伊豆土地貧瘠,本是日本流放之地,十年一百萬貫,日人如何肯買。”

鄭克臧冷冰冰的說到:“朕要他們買,日本敢不買嗎”

601。允禵的新軍

面對東北諸王的施壓、允禵的逼迫以及移民將面臨的實際問題,同治帝最終東北同意博果鐸等人用兵權換莊丁、糧食的要求。於是博果鐸和衍潢各得了十五佐領,其餘關外王公合起來得到二十五個佐領,以一佐領一百五十人計算,關外諸王一共得到八千多兵馬。

蘇努因此建議由和親王允佑總領關外王公負責對蒙古征討,藉此均分掠奪來的糧食、馬匹和俘虜。並無更好選擇的同治帝很快同意了,並派鑲白旗副都統科查率十五個佐領加入諸王聯軍,以作為皇室的投資。

不過問題接踵而來,須知道如今清軍的總數不過六萬,其中四萬老軍、二萬新軍,大將軍王允禵需要精兵強將來抵禦夏軍未來的進攻,諸王聯軍也需要得力的部隊進擊蒙古,蘇努還得籌備防備俄羅斯人的禁旅八旗各營,這就產生了矛盾。

誰都想要最好的兵,誰都想把尚不能戰的新軍留給別人,爭吵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結果還是允禵最厲害,他拍拍屁股把擔子一扔,在近枝諸王中找不出有第二個統領大軍資歷的清廷只好乖乖的答應允禵擁有最優先的權力挑選部屬。

只是允禵考慮到跟博果鐸的交易還沒有完結,五萬石的“計劃外”糧食還沒有一半到手,因此允禵並沒有把能戰的老軍一股腦的抽走。

事實上,不瞭解關外八旗具體實力的允禵對老軍也有些不放心,要知道他是見識過夏軍的戰力的………臨西一戰,被打得毫無招架之力的允禵充分認識了夏軍鋪天蓋地的炮火,同樣給他深刻印象的還有夏軍中流砥柱般的披甲白兵。

要知道,如今的清廷已經無法保證在火器上壓倒夏軍了,奉天城內僅有的幾十門紅夷大炮還是皇太極時候留下來的老古董,連守城都沒用,更不要說野戰了,只能化掉重新改鑄。但胤祺等人逃離北京的時候就沒把乾清宮御造處的頭等工匠給一併帶走,因此改鑄的工作進展緩慢,根本無法在夏軍發現新一輪進攻前提供最低限度的數量。至於黑龍江雖然還有一、二十門當年對付雅克薩之戰留下的神威將軍炮,但數目依舊有限,而且也被蘇努看成禁旅八旗的最後家底,輕易不會交給允禵所部。

既然火器上已經是短板了,那麼允禵就只能希望在白兵戰上壓倒對手。

早年八旗的披甲白兵是很厲害的,既能騎馬機動快速投入戰鬥,又能身披雙層或三層棉甲擋住對手的火器後近身肉搏,再加上允禵有心改良現而今關外八旗的編制,所以允禵最終決定以祖先的標準來挑選合適的官兵。

所謂祖先的標準放到現在肯定是不合適的,但也不是沒有可能實現的,因此允禵決定以披雙層棉甲後能繼續戰鬥為衡量的指標,合格者為馬甲;能披一層棉甲後能繼續戰鬥的為步甲;不能披甲作戰的編入輔軍。輔軍包括一部分鳥銃兵,其餘的則承擔後勤及建築工作,類似夏軍的中壘及輜重部隊。

一個馬甲率領五名步甲構成一個戰鬥小組;五個戰鬥小組構成一個領催部;五個催領部組成一個正軍佐領;五個正軍佐領加三個輔軍佐領構成一個參領,每個參領差不多就是一千餘人的兵力;五個參領再加上若干輔軍佐領、火炮佐領構成一個副都統部,每個副都統部在五千五百人左右;允禵能抽調四萬人的部隊,正好編組七個副都統部外加一個比正常編組略大的巴牙喇兵(親衛、護軍)參領。

由於關外八旗的單兵戰力要遠遠高於關內八旗,因此允禵滿意的看見,可以充當馬甲的兵額要遠比他預想的要多得多,就連新軍中也有能披三層棉甲的野人在,因此他最後對預設的編制做了微調,保證每個戰鬥小組中的馬甲數量有兩至三人,並以其中從軍最久的為長。

允禵還算留情,留下至少三分之一的合格馬甲及步甲,不過博果鐸這邊的諸王聯軍卻沒那麼客氣,一下子把剩下的馬甲全部挑走,至於從北京逃來的旗兵則一個不要。對此,蘇努據理力爭,最後只得了一千步甲和一千身體素質較好的新軍作為禁旅八旗的核心。不得已,蘇努只好將剩下的八千多淘汰下來的旗兵編為鳥銃營、火炮營,只是兵多火器少,頗讓他和吉林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