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天子漸漸無道,明公以先帝舊臣的身份,獨挑大樑,力保漢室不衰。劉備不忠於天子,而心向明公,未必不是漢室忠臣。”
陳群的話,也是極有技巧的。整句話都是在暗示曹操,劉備可能不是劉協的忠臣,但不能完全的肯定劉備就不忠誠於曹操。
明主天下歸心嘛。
荀彧聞言皺起了眉頭,不悅的看向陳群。這個陳群,說起來也算是多年的朋友了,但是除了清德,有治理國家的才能以外,對於觀人卻是一竅不通,因此盡幹一些蠢事。
劉備這個傢伙,肯定是個野心家,儘早除掉,對於曹氏,劉氏都有好處,這都不懂,真是。
“長文所言差矣,一個人的私德之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孝道。所謂孝道有二,其一是孝敬父母,其二是尊重祖宗,以祖宗基業為榮。當年光武皇帝見祖宗基業衰敗,憤而起兵,終繼前漢而開創今漢,光武皇帝才是有大德的人。而今劉備不忠於天子,就等於是不尊重祖宗基業,就等於是私德有虧,這種人豈能稱作是忠臣?”
荀彧也暗示曹操說道。
即不尊重於劉氏祖先,又何以能做曹操的忠臣?
“文若當真是有些武斷。”陳群雖然有些地方愚蠢了一些,但畢竟是君子,見此也不發怒,只是搖了搖頭,說道。
二人正在爭辯,這個時候,郭嘉凝重的對著二人舉拳說道:“二位都錯了,而今不是該殺或者是保劉備的時候,而是該考慮該不該派遣劉備南下的時候。”
說著,郭嘉舉拳對著曹操說道:“明公,當初我反對派遣劉備南下,而明公卻是猶豫不決,不知道而今是什麼心思?”
郭嘉還是原來的立場,那就是即不能殺劉備,因為劉備有德望,殺之有損聲望。又不能放走劉備,因為劉備有雄才,放虎歸山,後患無窮。
因此,郭嘉即不支援荀彧,也不支援陳群,他只死死咬著該不該派遣劉備南下這個問題向曹操進諫,絕對絕對不能放走劉備。
“此事暫且作罷了。”曹操本是皺起眉頭的,雖然說他善於決斷,但是一方面是有先天的優勢,一方面也是因為帳下的謀臣,從來沒有一次向現在這次一樣,分成四個派系,所以曹操是真的猶豫不決了一次。
但是郭嘉的問題就簡單很多了,到底該不該放走劉備南下汝南。這件事情,曹操是偏向於不妨走了。
與天子一起用膳長達一個半時辰,不管是不是有貓膩,總是讓人起疑的啊。
第一百四十三章 劉備被放到一邊了(1)
第一百四十三章劉備被放到一邊了
在此之前,曹操的回答都是模稜兩棵的,即使是郭嘉與程昱再怎麼勸諫,曹操都對劉備保留了一定的期望,想以劉備為將經略汝南,以安穩南方。
但是今天曹操的回答是如此的肯定,讓郭嘉,程昱心下為之一喜。
郭嘉不由舉拳說道:“明公英明。”
對此,其餘人都沒有啃聲,自此曹操這邊的勢力達成了一個簡短的共識,先不說要不要殺劉備,就說派遣汝南,那是暫時不行了。
荀彧心下可惜,這可是殺掉劉備的好機會啊。但隨即,荀彧又振奮了起來,雖然沒有成功的借刀殺人,但至少拖住了劉備南下這件事情,只要劉備還在許都,就不怕找不到機會,相反若是出了許都,就真的是魚入大海,再也別想捉到了。
陳群也是可惜,可惜了劉備的能力了,若是能用在汝南,肯定能夠穩定南方的。
郭嘉,程昱則是鬆了一口氣,終於還是阻止了啊。
賈詡,荀攸則繼續保持沉默,心中也是古井無波,很是平靜。
這些人中,有要保劉備,有要殺劉備,有即要保住劉備,又不能殺劉備。從這方面上來看,劉備也確實是當之無愧的風雲人物。
“其實,我一直在想,這是不是借刀殺人之計?”沉默了片刻後,曹操忽然開口問道。
這個問題藏在曹操的心中很久了,劉協為劉備加官進爵,用膳一個半時辰,這些手段是不是都做給他看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剷除掉劉備。
若是剷除了劉備,一方面是讓劉協出了一口惡氣,另一方面他動手殺了有德望的劉備,就等於是自損了威望,對他的整個勢力會造成一種影響。
對於劉協來說,這不是一箭雙鵰嗎。
曹操隱隱覺得這事情是有可能的,也因此,曹操才回答,暫時不可能讓劉備南下了。
曹操將就的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管是不是借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