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1 / 3)

在這一過程中其主要原因應是胎料的應用,這就是說是用高嶺土的質量問題,高嶺土在元代從全國各窯的用土情況相比較,景德鎮的麻倉土為最佳,其他窯地產的土就大不相同,差的多。所以燒製的瓷器也就不能和景德鎮相比了。

後來因麻倉土的減少,在景德鎮人們又用了尚高山的高嶺土,這樣人們就常常稱瓷器用土為高嶺土,而高嶺土也是以景德鎮產的為全國之最好,因此在各窯中都以能不能用上景德鎮產的高嶺土為榮,而高嶺土的採用在明清也受到了官方的保護和限制,因為它影響著制瓷的好壞。在高嶺土的內部含有很多元素,在制瓷中能夠起到重要作用的氧化鋁,而氧化鋁又是起到對制胎成形好壞和圈足滑潤的主要成分。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第四屆(1997)優秀科技成果評獎論文集中的獲獎作品《論康、雍、乾瓷器造型藝術》一文中是這樣闡述的:“元代採用了‘二元配方法’改變了過去的‘從單一的瓷石為原料’的制瓷方法,在元代‘二元配方法’可以大為減少燒製瓷器的變形弊病。二元配方是一種進步合理的方法,早在明(1364~1644)二元配方就得到了普遍應用,但元、明兩代瓷器的制胎原料的配方中只採用及少量的高嶺土。”

歷史進入17世紀70年代以後,清初對原料配方有了一定的要求,在清初瓷器已接近現代的硬瓷,這裡的高嶺土的用量已達到配方中的一半。“胎土中的成分,由於高嶺土的提高,燒成溫度也必然隨之增高,變形也隨之減少。”這使瓷器的燒製產生了飛躍,對燒造的瓷器形體變化非常複雜,線條轉折極其多變的,在造型上如:轉心瓶,鏤空燻爐、壽字壺、大件、小巧嬌貴的物器也可以保證完成了。

這都是用高嶺土的結果,不單高嶺土在制胎中應用量上佔50%,而且在清代對制胎的原料上也更加精細,淘洗的更好,使清代的瓷器白而緻密,堅硬純淨,被稱為“糯米汁”之稱。

這就等於告訴我們在什麼朝代用景德鎮的高嶺土,它的瓷器圈足就滑潤,因為元代和明代以前用的高嶺土低於50%,在20%~30%之間。所以這時的瓷器即使是滑潤,也不會像清朝老三代康、雍、乾的瓷器的圈足如“糯米汁”,這是因為清代用的高嶺土50%,這個標準再加上淘洗和修足的先進。才出現清代底足潤滑如“糯米汁”之說。

其實我們可以從很多歷史書籍和瓷器發展的書籍得到關於制瓷的資料,這些資料足以證明胎料對瓷器的影響是多麼的重要,元代成功的創造了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的方法,是瓷胎內氧化鋁的含量增高,這有利於提高燒成的溫度並減少變形,使成品率提高,也使器物的釉面達到硬度的標準。這是《元代瓷器》一書的說法。

在《簡明陶瓷詞典》一書中關於麻倉土的解釋是這樣說的:“元代早期到明代萬曆之際用於制瓷的胎料是麻倉土,在萬曆以後用高嶺山的粘土,稱高嶺土。”這兩種土的基本成分是差不多,但又不是完全一樣的,這證明從制胎原料上也是有它的時代差別的。制瓷工藝和製造出的瓷器也帶來差別。實際在瓷器的露胎和介面處是有反映的,這兩種土在制瓷上都是好土,但仔細看胎的露出部分就會發現高嶺土(萬曆以後)的瓷器硬度高,細潤。而萬曆以前的瓷器多滑潤不細。在這一點不能用簡單的一句話“和制胎的淘洗精度有關”來解釋,因為在燒製中胎土的成分有微量變化時燒成的瓷器也會有微量變化,比如萬曆以後的火石紅底和萬曆以前的比是不一樣的,這就是說含鐵成分不一樣,在這一點上如果注意露胎處和介面處就會發現因胎土引起的不同、表現也不同、如萬曆之前的在介面處有火石紅的很少。這說明在鑑別上我們要從根本入手,那就是用料制胎,用料工藝,只有這樣在鑑別和判斷年代和窯口上才更有說服力,也是科學的。

綜上所述瓷器的發展史告訴我們瓷器的露胎部分滑潤是如下原因造成的:

1.元代用麻倉土,明代萬曆以前也用麻倉土,但元代的製坯,修足不如明代的技術水平高,因此元代的瓷器底足是看起來粗糙,摸起來滑,到明代瓷器圈足和製坯都得到提高,就達到了看著好摸著也滑潤。(但墊砂燒的如果砂粗,沒有將砂磨掉時,手摸到砂粒時有擋手感。這時要注意的是別因為墊砂的砂粒誤認為是假的。在明代萬曆前後的瓷器,底足的滑潤也是不同的,這就是用麻倉土改高嶺土造成的)。

2.從明代的萬曆以後因沒有麻倉土,從萬曆後到清代用高嶺土,在景德鎮產的高嶺土也是最好的瓷器用土,但到清代改變了元、明兩代對高嶺土的用量,即:由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