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4 / 4)

時,記憶術屬於修辭學,而修辭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學科。所以記憶術也就隨著修辭學一起沿襲下來,流傳千餘年。

西塞羅在他的著作《圖斯庫蘭談話集》中,對記憶進行了深奧的哲學思考,提出了人類的創造能力也許來自記憶。“在我看來,能夠激發一系列創造的能力是神聖的,對事物和詞語的記憶是什麼,什麼是創造?再也沒有比記憶和創造更能理解神的偉大的了。”

關於記憶的記憶(2)

著名的神學家奧古斯丁也是歷史上少數思考過記憶問題的思想家。在19歲的時候,奧古斯丁接觸到西塞羅的著作《荷滕西斯:哲學的勸勉》,這部作品讓他開始思考哲學問題。在他最著名的作品《懺悔錄》中,奧古斯丁說來自感知的形象,被儲藏在無限巨大的記憶之宮中,“我來到記憶的領地,它那寬廣的宮殿,在此難以計數的形象寶藏,透過感覺分門別類地擺放。透過放大、縮小或者變形之後的安置,遺忘就不能把它們吞噬和埋葬。”

■ 中世紀的黃金時代

在中世紀,記憶術被結合進基督教教義裡,成為經院哲學體系裡的一個分支。從11世紀起,在教會學者的手裡得到充分發展,記憶術這種古典世界中的修辭學開始承擔起基督教中倫理教化的功能,教會藉助記憶術把教義深入到普通大眾的內心。

到了文藝復興時期,16世紀最著名的思想家卡米洛(Giulio Camillo)發明的記憶劇場是記憶術發展的一大轉折點。卡米洛所選擇的擺置記憶形象的地點是劇場,而他所放入的是結構化的一般知識,而不是演講詞、文章裡涉及的區域性知識。

卡米洛在1550年出版的《劇場要旨》一書中首先闡述了自己的記憶之宮,為了讓觀眾明瞭,他還建造了一座木結構的劇場,最先在威尼斯展覽,隨後在巴黎展出,一時之間轟動歐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