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4 / 4)

光旦、葉公超、吳宓等等這些被公認為學術大師的響亮名字,關於這些人的任何第一手回憶如今都是“史料”。現實中的兵荒馬亂時而打擾這位勤勉學生的思維,在為學求道之路上,他與“素王”的理想不是愈來愈近,而是漸行漸遠,因為堆積起來的現實和他所越習越多的知識一樣,只會把一個人慢慢推離他過分簡單的理想。

“當時我們主要關心的是抗日戰爭的戰況。我記得每一座城市失守,我就經歷一次思想鬥爭,恨不得立即上戰場去殺敵。但過一陣又想到,將來戰爭結束後建設國家也是需要人才的,我既然有一定的做學問的潛力,留下來繼續學業也不無道理。再者,如果上戰場,是參加國民黨的軍隊呢,還是參加共產黨的軍隊?一時也拿不定主意。”在知識分子倍感棘手的站隊問題上,劉緒貽的反應比較平淡,甚至消極:不問政事,躲進學術飛地,把緊張焦慮懸置起來。他多次提到,自己最主要的立場無非是反感官僚化的國民黨統治,同情左派激進分子的愛國行為,而西南聯大的環境與氛圍讓他可以保持這種態度,當個掛名的國民黨員,並在1949年前夕躋身*工作首先爭取的物件之列。

簫聲劍影:劉緒貽口述自傳(一)(2)

與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