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2 / 4)

老虎“進城”之後(2)

種虎還需由專人馴養,以便拉近虎與飼養員的“關係”。當華南虎用鼻對著飼養員發出響聲時,就表示他已經獲取了虎的信任。

楊再淳說,繁殖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麻煩是兩隻華南虎發情期不一樣。他們想到了一個“土方法”,找一些發芽的麥子,拌入發情期較晚的一隻虎的飼料中餵食,可以達到催情的作用。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雌性華南虎在3歲半即可達到性成熟,雄性則為4歲,直到14歲均是繁殖期,“但在11歲前配種的受孕率較高”,樂正中說。

分娩後的母虎性情極為暴躁、多疑。“至少半個月不能讓生人靠近虎崽,甚至專職飼養員投遞食物後也必須迅速離開。否則,母虎會變得不安寧,用口叼著虎崽到處走動,極易導致虎崽死亡。”楊再淳說,因上述原因,黔靈公園動物園就曾多次發生虎崽死亡的情況。

■ 消亡

1963年至1979年,黔靈公園動物園共繁殖華南虎24胎,產仔61只,存活了30多隻。

人工繁育華南虎成功,使得全國各省市動物園都來找黔靈公園索要或交換華南虎。早在1959年,黔靈公園就曾將一隻野生華南虎送往北京動物園,這隻虎是1957年從銅仁地區購入的。

在早期,黔靈公園動物園一共將5只野生華南虎送往外省市,其中3只雌虎、2只公虎。本園僅留1公4雌5只華南虎作為種虎。1974年,又有2只母虎被送往外省。僅有的一隻公虎是1958年從清鎮收購的,因此被稱為“清鎮虎”。黔靈公園動物園人工繁殖的所有華南虎均屬於它的後代。

1963年和1964年,“清鎮虎”分別與兩隻雌虎*,兩年共成功育有8只虎崽。其中一隻被叫做“大公虎”。在缺乏虎種的情況下,1972年至1976年,黔靈公園動物園用“大公虎”與其同父異母的兩位姐妹*,5年內產崽存活21只。

在此期間,黔靈公園的華南虎依舊在源源不斷地“支援”著國內的各動物園,甚至被送往蘇丹等國。上世紀70年代一度成為華南虎繁殖的高峰期。

楊再淳回憶說,當時的黔靈公園三里灣招待所高朋滿座,每天要接待兩到三家外地動物園前來洽談華南虎買賣事宜的負責人。

每隻華南虎的售價大約在2000至3000元,相比之下,東北虎的同期價格要高出一倍,每隻達到5000至6000元。在當時,華南虎並不被重視,楊再淳回憶說,黔靈公園動物園曾將兩隻華南虎送到了北京動物園,卻只換回了一隻斑馬崽。

虎種流失導致的隱患開始顯現。“近親*的後果就是華南虎種群的衰退”。在楊再淳的記憶中,第一批人工繁殖的華南虎威風凜凜、體格健壯、好動、食量大,此後繁殖的幾批卻體型越來越小,大多有凹背、矮腳等畸形,而且不好動、飲食差、繁殖能力下降。人工繁育的華南虎已經漸漸失去了“百獸之王”的雄風。

為了解決華南虎的繁殖問題,1979年,樂正中採用“雙重*”的方法,將兩隻公虎與一隻母虎*。花了6天時間,在與兩隻公虎分別*60多次以後,母虎終於懷孕,並於102天后順利產下3只幼虎。

這是黔靈公園動物園最後一次成功繁殖出華南虎。

被用作“雙重*”的兩隻公虎分別被稱作“青年公虎”和“大公虎”,母虎是“二母虎”。而“青年公虎”則是“大公虎”和“二母虎”於1973年*所生。

到1983年,黔靈公園動物園僅剩下6只華南虎。1992年轉移出去兩隻,餘下的4只,不久也先後因年老病死。以貴州野生華南虎為種源進行人工繁育的這支華南虎譜系,終於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從全國最早的人工繁育華南虎的基地貴陽黔靈公園消失了。■

① 黔靈公園

1963年,貴陽的黔靈公園率先在全世界首次透過人工繁育華南虎獲得成功,到1979年共繁殖24胎,產仔61只,成活30多隻,此間黔靈公園一共輸出了33只華南虎(含野生虎6只)到北京、上海、大連、鞍山、哈爾濱、重慶、安徽等14個動物園,還有的華南虎遠涉重洋前往朝鮮、蘇丹等。 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黔靈公園的華南虎再未繁殖,最後一頭華南虎也因老病逝。目前我國多家動物園的華南虎大都是黔靈公園華南虎的後裔。 1984年全國華南虎研究會作出決定,在重慶、貴陽、上海等地建立華南虎繁殖種群基地。黔靈公園未爭取到具體扶持。

>> 圖表: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