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3 / 4)

小說:唐朝穿越指南 作者:風雅頌

的?

這麼說吧,假如您在穿越之前已經養成了天天喝茶的習慣,那西漢之前的年代,您最好都不要穿過去,穿過去要想喝口茶,那得裝病,求醫生給您開藥方的時候把一味叫“茶”或者“荼”或者“茗”的樹葉子加進去,然後讓家人花大價錢去藥鋪買來這味藥,自己煮水喝。

如果您很想穿越到西漢,又要堅持天天喝茶,那我建議您落地時找好座標,一定降落在西漢的蜀中,也就是現在的四川省裡。偉大的味覺特別發達的四川人民,從西漢時代就開始全民飲茶了,但也僅限於此地。您要是落點不準,穿到了別的地方,就只能跟群眾一起嘲笑“那些瓜娃子好好的,沒事成天喝藥幹啥”。

您要是穿到南北朝,落點範圍可以擴大到整個南方,但最好是投胎上層貴族社會,跟烏衣巷的王謝子孫們一起揮揮拂塵,喝喝茶水,談理想,談人生,談世界。順便說,您如果愛喝酸奶,愛吃冰激凌,可以考慮穿越到這時候的北朝那邊,那邊日常飲料是以乳製品為主,而且保證純天然,不新增人工化學成分。

回到正經的唐穿部分,必須說,如果您又想去圍觀李世民或武則天,又想在首都長安或者東都洛陽裡喝到茶,那還真有點兒技術上的難度。您知道隋唐繼承了北朝的政權和價值取向、生活習慣的,對吧?所以在初唐社會里,乳製品的普及程度比茶類飲料高得多,您去人家裡討一杯酸乳酪或者米酒都比討茶喝容易得多。

所以說要想喝茶的話,要麼去那些保持了南方生活習慣的江東華族家裡,要麼去寺院裡—僧人是普及飲茶習慣比較早的群體之一,因為茶水有興奮作用,能幫助他們保持頭腦清醒,多念幾卷經。

不過呢,且慢,就算您到寺廟裡討到了一杯茶水,您確定您能咽得下去?

請先把鼻子湊到杯上,深吸一口氣,您能聞到的,除了茶葉的澀香味外,還可能有蔥、姜、花椒的麻辣味,大棗、桂皮的甜香味,橘皮、薄荷的清涼味,酥酪的奶香味,牛羊豬肉的油腥味……

好吧,就算您運氣特好,一聞除了茶味沒有別的奇怪味道,於是仰頭喝入口—很好,這茶水99%是鹹的,至少肯定要加點兒鹽,要不然算什麼煎茶嘛。

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喝茶的習慣在我國大範圍流行開來,從那之後,普通人家和飲食飯店大多都能供應茶水了。但是,終唐之世,很多人,甚至說是大部分人,喝茶的時候,習慣往茶里加入以上所說的種種作料。

這些人的“劉姥姥式熬茶法”,大致步驟是這樣的:

一、拿茶葉,茶葉是用鮮葉蒸焙烘乾加工出來的,有可能是零散葉狀,但更多的是緊壓成餅狀,比較像現代的生普洱餅。

14。茶裡不加蔥姜鹽果汁,讓人怎麼入口啊,掀桌!(2)

二、把茶葉掰碎了,上火烤,烤得又紅又幹,搗碎了倒進瓷瓶裡。

三、燒水,水開之前,往鍋里加入上述種種作料。

四、水開後,把茶葉末倒進水裡,跟作料一起煮,煮成一鍋茗粥,倒出來分好杯,開喝。

您覺得這麼煮出來的茶水根本沒法喝?嗯,顯然這麼想的不止您一個人,比如有一個叫陸羽的傢伙就會跟您並肩站在一起,對著茗粥跺腳大罵:“這玩意兒只配倒陰溝裡衝馬桶。”

陸茶聖大力倡導的,高雅清新有文化有品位的,被日本人學走部分,保留至今的正宗唐式煎茶法,如下:

一、掰碎茶餅,丟容器裡上火炙烤,至少火力均勻地烤兩回,越乾燥越好,據說這樣可以使茶味增厚。

二、把烤好的茶葉趁熱放進紙袋子裡,防止香氣外溢,放涼。

三、把茶葉倒進專用的茶碾子裡的,碾得越細越好。碾成菱角那麼大的碎屑不成,至少要碾成細米狀,能碾成松花粉狀最佳。

四、碾碎的茶屑再倒進茶羅子,用羅篩一遍,反正我就是要細細的茶粉。

五、茶粉收好,可以開始燒水了。陸茶聖認為用山泉水煎茶最好,江河水較差,井水最差,自來水的話……

六、用特製的風爐、上好的炭、專用的小鍋釜燒水。水面有魚眼紋,微微發聲的時候,叫初沸,這時候加鹽。

七、鍋邊緣如湧泉連珠冒泡,二沸了,這時候用瓢舀起一瓢水出來,放旁邊備用。

八、一邊用竹具攪動鍋裡的沸水,一邊往水中心撒茶粉,很快水又開了,洶湧激盪,於是把剛才那瓢水倒回鍋裡,壓一壓火頭,別讓茶粉迸到外頭。

九、騰波鼓浪的三沸一出現,這茶就算煎好了,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