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裡沒“奴才”這個詞。
“豬狗/犬彘/犬豕”,這也是比較狠的一個罵人詞。來圍觀安史之亂時,兩方將領的一場罵戰:“賊識我乎?”“誰耶?”“我,國之大將白孝德也!”“是何豬狗!”
“狗屎”,這個意思就不用解釋了吧。舉個用法,那個寫“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的五代詞人馮延巳,曾經在李後主他爹手下當宰相,很被同僚看不起,同僚孫晟就直戳戳地罵馮延巳:“金碗玉杯而盛狗屎可乎?”
除了“狗”以外,罵人是“××驢”“×豬”的也不少。比如罵人“瞎驢(屢)”,大和尚挺愛用這個詞,號稱是文雅地、宗教性地罵人沒有道眼、不能徹悟、見解不當。完整的罵人句:“瞎屢生!爾一生只作這個見解,辜負這一雙眼,冷噤噤地如凍凌上驢駒相似。”“瞎屢生!爾向枯骨上覓什麼汁!”
如果您罵人時懶得去想到底罵什麼動物合適,乾脆就直接罵“禽獸”“畜生”也算過得去。據《隋書》說隋文帝楊堅臨終前曾經捶床大罵:“畜生(指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