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父親,他曾經和孩子試著換個位置,孩子當父親,父親做孩子,孩子向父親提問題:“人家掙一千元,你怎麼掙八百元呢?人家住三居室,你怎麼住筒子樓呢?人家有高階職稱,你怎麼還是助理呢?”這位父親雖然很有涵養,但最終還是受不了孩子這樣的提問而大發雷霆。他認為兒子怎麼能不看實際情況一味地要求老子掙大錢、住好房、有高階職稱呢?因此悟出道理,對孩子的要求要合情合理,要實事求是。
拔苗助長只會事與願違。當父母無休止地對孩子期望要求時,孩子的反感就必然要產生了。時間一長,隨著這種反感的積累,出現各種問題也就成為一種對父母高壓的必然反應了。
誤區三:打罵孩子——孩子不打不成才
打罵教育,是一種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在現代的家庭中,應該避免出現。
10歲的小陽是個四年級小學生,經常打同學,認為“拳頭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他姑姑反映,孩子的父親經常酗酒暴打妻子和兒子,甚至用菜刀追殺,所以“給教壞了”。
一個叫阿玲的女孩,年幼時常看到父母打架,爸爸經常打罵她,長大後阿玲對男性非常恐懼和抗拒,並因此成為同性戀者。專家說,這是明顯的後天性同性戀。
一位河南的母親,從兒子讀一年級到六年級,“不聽話時”常常打罵。後來有一次,當她再一次舉起棍子時,兒子轉身抄起了棒球杆,反而對她一陣毆打。
打罵是對孩子行為後果的一種不良處理方式,父母的目的是為了使孩子克服缺點、糾正錯誤,幫助他們分清是非,明確努力方向。但是,打罵本身並未指明什麼樣的行為是正確的,應該的,與之相伴隨的常常是孩子的消極情緒。因此,父母教育孩子要做到有理、有力、有效、適度、適時。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別讓“陷阱”害了孩子(3)
誤區四:重言教、輕身教——莫為孩子作出不良表率
“身教勝於言教”這是古訓,也是我國傳統家教的重要經驗。不但要言教,而且要身教勝於言教。
牛小春是個上初二的男孩,卻沾染了一身不良惡習,尤其愛打麻將和吸菸。一天,他在課堂上抽菸,被班主任陳老師發現了。陳老師十分氣憤,放學後便帶著牛小春到他家家訪。剛走牛校春家的院子,陳老師就皺起了眉頭。因為,陳老師聽到了屋裡傳來的噪雜的搓麻將聲。
“誰是牛小春的家長?”陳老師推開房門,一股煙霧撲面而來。陳老師嗆得直咳嗽,捂著鼻子,喊了一聲。烏煙瘴氣裡搓麻將的四個人停住手。一個叼著菸捲的健壯中年男人,大聲說:“什麼事情啊?我就是他爸爸!”
陳老師又皺了皺眉,然後把牛小春上課抽菸,還有參與賭博的事情說了,要求他好好管教孩子,糾正孩子的壞毛病。中年男人一聽立即火冒三丈,把嘴裡的菸捲一扔,拉過來牛小春,按住就在屁股上打。一邊打,一邊還罵道:“都說過了,叫你不要學老子搓麻將,你偏偏學!叫你不要學老子抽菸,你偏偏抽!你再不改,我就打到你改!”
看著這一幕,陳老師失望地直搖頭。
孩子通常透過模仿大人的行為、動作、習慣,逐漸養成同父母一樣的品質、作風和習慣。如果父母有不良的習慣,孩子也會透過模仿、耳濡目染等方式加以學習。現在有些孩子的不良個性、品質、習慣與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密切關係。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個性和習慣?而為人父母者如果有不良習慣不但是自己受害,更使子女受害,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誤區五:過度控制——指揮棒下的孩子沒自由
父母的愛無孔不入,讓孩子時時處於監控之下,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的生活自由。相當多的中國父母都將孩子視為自己的私產,像口袋裡的東西一樣,可以任由自己來支配。在這種思想支配下,一些父母的關愛被扭曲了,一些不該發生的事發生了。
有一位當工人的父親僅僅因為別人說了一句不經意的話,便傾囊負債為獨生女購置了一架鋼琴。不料這女孩視學琴為苦役,而父親則強行規定她每天必須練4個小時,練不夠時間不許吃飯、睡覺,並效法古人“頭懸樑,錐刺股”,當女兒疲倦得抬不起頭時,就用繩子將頭髮捆吊起來。終於有一天,女兒操起剪刀,鉸斷了自己的手筋。搶救的大夫十分震驚:“你將手筋鉸斷,不怕疼?”女孩說:“鉸斷手筋只疼一時,不斷手筋,我的痛苦卻是一輩子也解除不了的。”
生命屬於孩子自己,命運應該握在他們自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