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深深的驚到了,安奈住興奮的心情他興趣盎然的一口氣看完了整冊書頁,二十餘萬字,整整二十萬餘字,用了幾個時辰被他逐字逐句的看完,此時夜也很深了。
一本厚厚的《吳中水利書》主要是針對太湖常年水患不斷而寫。
秦飛書中主要闡述了幾個重要觀點:
(一),在太湖流域上游多修大型水庫堤堰,以絕西來之水,使不入太湖,有條件的地方直接引水流入長江,並在各處修建水閘,遇洪水關閉閘門減輕太湖洪水壓力,旱情時開閘放水灌溉滋補太湖。
(二),朝廷強力根除太湖周邊‘圍湖墾植’現象,甚至不排除加大太湖湖水面積和深度,還原太湖本身所具有的儲水功能,使太湖旱能灌澇能囤,減少下游壓力。
(三),疏浚婁江,瀏河,加深加寬河面,嚴重彎曲的地方加以改道,使太湖水能暢通無阻的流入長江。
(四),“大黃浦乃通吳淞江要道,今下流壅遏難流,傍有范家浜至南蹌浦口,可徑達海,宜浚令深闊,以達泖湖之水。”,深浚吳淞江,在其下游開浚黃浦塘與吳淞江之間的范家浜,實現吳淞江與黃浦江的合流。書中隱隱提到“黃埔奪淞”一詞。
(五),掘太浦河,泖河引太湖,澱山湖入黃埔江,直接減輕婁江,瀏河,吳淞江因河流流程距離長所引起的太湖洩洪速度緩慢現象。
洋洋灑灑的二十萬字,秦飛從太湖流域的危害,治理,預防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需要疏浚,改道,建壩,造湖的地方也都在地圖上詳細的標明,特別是“黃埔奪淞”和掘太浦河,泖河入黃埔,這兩個觀點最令人驚豔。
當然,如果是一個後世的人拿來看,尼瑪的,這不就是太湖流域地圖麼,有什麼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