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小說:靈性蒙古高原 作者:九十八度

褲腿撕了個口子。又去學校找了一個7、8歲的男孩子要回一杯童子尿給鐵蛋兒媽喝了。不一會兒,山丹就又安安靜靜地睡著了。

鍋栓一家明白:鍋栓踩著人家小孩了,還特意送了3個雞蛋過來表示歉意。

一個月轉眼就過去了,隊裡的秋收也已進行了大半。小麥、莜麥、油菜籽等收割基本完成,只剩了一些頭頭點點的細枝末節留幾個人收拾就好了。

秋收時,每天半夜三更天的銅鑼聲會準時響起。

每家每戶的窗外都會有鑼聲響起隊長的一聲“上工了!”震耳欲聾。

響聲一過,家家戶戶都點亮煤油燈,披衣下炕急急忙忙往外走。集合後坐馬車往地裡趕。

草原的地都平若毛氈,大家雖然抹黑還分不清誰是誰,但都齊刷刷地奔赴莊稼地,摩拳擦掌幹開了。

一個個像上足了發條的鐘表,卯足了勁衝鋒向前,為社會主義建設甘心情願吃苦受累,感覺有使不完的勁兒。

他們的幹勁是那麼足!他們心裡深深地自豪——如今“自己當家做主人”,每天都是在給自己幹活,不再受地主老財的氣,也不再被“剝削”了。

等陽婆升起時候,已經有了半天的收成。

鼓聲響起,大家直起腰拍拍被露水打溼的衣衫,抖落一身的泥土。一起落腳歇息,一起嘮嘮家常。吃隊裡帶來的乾糧:一個個加了素油白糖金燦燦的烙餅——給這一群血氣方剛、奮力勞作、飢腸轆轆的人吃——別提多美味了。

現在大部分人力都轉戰於蕎麥地了。

蕎麥必須趕在霜凍之前收割完畢,否則一遭霜凍,蕎麥的葉子就會全部枯爛,連蕎麥穗都會掉一些到地裡。那樣隊裡的豬啊、牛羊啊便沒有了吃食。

蕎麥葉子晾乾篩好是豬冬天最好的飼料。蕎麥是牛馬羊等牲口的過冬口料,可不能有任何閃失。

鐵蛋兒大也在收割者的行列,大家說說笑笑,說到隊裡的老母豬一下子生出11只小豬,可它偏偏只有10個奶…頭,大家就鬨笑著要鐵蛋兒大抱一隻回家餵奶。

鐵蛋兒大說:“那怕個甚?要是能奶大了給我兒子吃肉,我今兒就抱回去給老婆奶它。”

說到白兒馬的兒子白得像一塊無暇的白玉、說到鍋栓被撕破的褲腿、說到前村的秀秀和小木匠雙雙跳井殉情。。。。。。這些塞北高原的漢子們流露出粗狂中的不忍和柔情。

鐵蛋兒媽從那半塊玻璃裡看著鐵蛋兒爺爺揹著手踱著步低頭慢慢走回西屋。

山丹出生前,鐵蛋兒媽曾經和公公有點過節,源於一隻銅壺。

自從鐵蛋兒會走路,家裡的溫壺和一隻瓷茶壺就都被鐵蛋兒打了個分割兒殃碎。

那天天氣特別熱,鐵蛋兒媽燒滾一鍋水,實在沒地方裝,就把涼房裡一隻久置不用的銅壺拿來裝滾水。

被鐵蛋兒爺爺看到後,出去就跟自己嫁到本村周姓人家的閨女說:“這下壞了,我還說用那隻銅壺換一張羊羔皮冬天做個羊皮坎肩穿了,這會兒叫鐵蛋兒媽拿走用了,沒得要了,坎肩打水漂了。”

正好被旁邊的李二老婆聽到,李二老婆毫不怠慢、馬不停蹄地立馬告訴了鐵蛋兒媽。

鐵蛋兒媽很生氣!本來只想拿來用用,等年底分紅就可以買一隻鋁壺放水把銅壺放回去,不想公公會這麼說、這麼想。

於是,她不顧挺著個大肚子、不顧拔了一上午麥子、不顧大晌午,和李二老婆一起走路到3裡外的合作社,把銅壺賣了兩塊八毛五分錢,買了一隻一塊錢的鋁壺一隻一塊二毛的溫壺。雄糾糾氣昂昂地提著兩隻壺就回來了。

一路看到村裡人,還告訴人家“我賣了一隻銅壺,買了一隻鋁壺一隻溫壺,真合算。”唯恐天下人不知。

下午鐵蛋兒爺爺就知道了此事,馬上走路到合作社把銅壺贖回來,藏了起來。

如今鐵蛋兒妹妹出生,他只是從鐵蛋兒不太成句的訴說中瞭解小孫女的情況,雖然他特別想去看看自己的孫女,想把手裡一隻長命鎖給孫女帶上,卻又不敢貿然行動,生怕媳婦不給臺階下。

鐵蛋兒爺爺他大是從山西定襄縣走西口到蒙古,娶了當地蒙古人的閨女落腳到此的。

從口裡拉了一車洋布、洋火、胰子等東西換回一車山羊綿羊而發家致富。

山西人的精明、吃苦耐勞為兒孫們掙下一份頗為豐厚的家業。

解放前,鐵蛋兒祖上有幾十頃土地,是地地道道的地主,家裡長工短工僱傭了不少,隔壁李家和房後的竇家都是他家的長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