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龍這隱藏在廢話之中的真意,本就是要說給中年美尼姑聽的,她要是真的沒聽懂,那王躍龍的這一番口舌,就算是白費了。
雖然是聽懂了王躍龍話裡的意思,不過這卻是令那中年美尼姑相當的困惑不已。
自己與面前的這一對少年男女應該是初次見面的吧,可是看這少年的口氣,貌似自己與之有過相當大的矛盾似的。
佛門子弟們一般沒有事情的話,是不會輕易與他結下仇怨的,因為這仇怨一經結下後,就會由這一個不是太好的因源生出一種或是幾種或好或壞的業果來。諸般業果交織縈繞,善之業果助於修行成佛,而惡的業果自然是會有可能令人墜入阿鼻地獄,永世都要經受業火的煎熬。
若是結下仇怨後結的的是善果,那這莫名其妙的仇怨,中年美尼姑受了便就受了,但若是最終是結的惡果,那這中年美尼姑說不得便要犯一次嗔戒,消除業因了。
未完待續……
本部小說來自看書輞
第239章 師太昔年曾戀愛
“小施主這話是從何說起的?”中年美尼姑滿腹疑惑,自然是要向王躍龍問清楚了。
冤家宜解不宜結,莫名其妙地與人結了怨,終歸不是什麼令人釋懷的事情。
不過很明顯,王躍龍這傢伙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人,並不會去做什麼解釋的。他就那麼兩眼一翻,隨後像是發現了什麼一般,猛地閉緊了眼睛,又掐指算了起來了。
“……”王躍龍如此行為,令中年美尼姑愈發地鬱悶了起來,而王躍龍對面的黃思雨,始終是掩著小嘴輕笑著,也沒有替王躍龍作解釋的意思。
不過這中年美尼姑雖然在王躍龍這邊吃了癟,她倒是自己的韌勁兒上來了,並不準備就這麼輕易地放棄自己的打算。
佛家雖然講究不貪不嗔不痴,講究成就佛心滅掉七情六慾,講究不為一切外物誘惑所移動真心,可是這中年美尼姑畢竟是一方觀音廟的住持,她必須要考慮到廟內一眾小尼姑的安危。
她們受到別人侮辱,中年美尼姑可以坐視不管,因為這樣是在磨礪她們的佛心,不經歷各種磨難又怎能贏取真經。但是如果誰要是出手傷到自家那些小尼姑的性命的話,那這中年美尼姑絕對會挺身而出,救人命造浮屠了。
王躍龍和黃思雨雖+無+錯+小說 M。quLeDu。Com然之前並未表現出對觀音廟的敵意,而且還曾出手相助那妙玄小尼姑,不過這樣並不能讓中年美尼姑,將自己的戒心消除掉。畢竟王躍龍的實力頗高,萬一在寺廟之內和隨意的人起了衝突來,都會波及到其他人的了。
中年美尼姑的用心良苦,可見一斑了。
當然了,王躍龍這邊這條路關閉了,中年美尼姑就和黃思雨攀談了起來。
黃思雨不像王躍龍這般,對佛門有著諸多的看不慣。因著河間府是東洲之地靠近上洲與中洲的大州府城,而上洲、中洲佛門勢力都頗為強盛,中洲更是寺廟遍地,道門勢力反倒是被壓制的非常厲害。
也是因此,河間府的佛門勢力並不比當地的道門勢力差太多,而河間黃氏的先人們不斷的改良自身的武學,以齊王堡武庫的傳承功法為基礎,糅合了佛道兩大勢力的一些武學理念在其中,這才逐步演變成近日的黃氏武學系統。
既然武學之中能揉雜進來佛門理念,河間黃氏的日常生活之中,亦是有著不少的佛門影子。而黃氏如同其他四大家一般,本身都是世家大族,自然可以算作是儒門的勢力。也就是說河間黃氏其實可以看作是儒道釋三家合一的整合者。
當然了,這都是大面上的虛話,不過黃思雨能夠陪著這中年美尼姑聊一些佛門的事情,以及佛法的感悟,這倒是真事兒。
黃思雨雖然年紀不大,僅僅雙十而已,不過她的聰慧絕對不亞於除了王躍龍外的任何人,往往能夠舉一反三,甚至反五反七。而且她年幼之時,亦曾閱覽過不少的儒道釋三家經典,理論儲備的相當豐富。這一點,即便是王躍龍都甘拜下風。
正是有了如此基礎與內涵,黃思雨在和那中年美尼姑交談之時,思維獨具一格,別出新意,令那中年美尼姑都大感受益匪淺。
而那中年美尼姑自然是更加不信王躍龍之前說的鬼話了。小戶人家怎可能培育地出如此知識豐富之人,畢竟要想有如此豐厚的知識積累,家族的底蘊必須是要雄厚到一定程度才行。
只不過黃思雨的口風之嚴,不比王躍龍差,這中年美尼姑跟她聊了半天,也始終沒有聊到王躍龍和黃思雨二